伊秉綬行書臨帖軸
藏品簡介
藏品鑑賞
伊秉綬行書臨帖軸,清,伊秉綬書,紙本,縱93.6厘米,橫43.8厘米。 釋文: 世南近臂痛,廢書不堪覼縷也。十三日遣書,得書爲慰可言也。 手山十弟屬秉綬。嘉慶九年四月八日重遇於邗上。 此幅書寫內容為唐虞世南《臨樂毅論帖》(見《淳化閣帖》卷四),僅節臨了首尾部分,中間缺少數字,計3行,末楷書識云:「手山十弟屬秉綬。嘉慶九年四月八日重遇於邗上。」下鈐「墨卿」、「伊秉綬印」印二方。引首鈐「宴坐」印。嘉慶九年(1804年),伊氏時年52歲。本幅無藏印,未見著錄。 伊氏行草出自晉唐,於顏真卿書法致力最深,並能以隸書筆法入行草,使書風獨具特色。此軸書法行草相間,筆劃顯露章草、隸書意味,體現出伊氏書法縱橫闊大、古雅飄逸的獨特魅力。 清嘉慶六年(1801年),伊秉綬由廣東惠州知府改任揚州知府。本幅作品款識中的「邗(音hán)上」為揚州別稱。從作品的題款可知,此作當為伊秉綬在揚州為官時所寫,時年52歲。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故宮安保設施已14年沒有升級. 鳳凰網. 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