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伏龍鳳雛

伏龍:(臥龍)諸葛亮(孔明)。鳳雛:龐統(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釋義 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常用程度 生僻

拼音 fú lóng fèng chú[1]

感情色彩 褒義詞

目錄

目錄

基本內容

成語資料

成語典故

相關人物

基本內容

詞目 伏龍鳳雛

發音 fú lóng fèng chú

釋義 伏龍:(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兩人都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軍事家。後指隱而未現的有較高學問和能耐的人。

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成語資料

【成語舉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伏龍鳳雛,司馬徽稱孔明龐士元之奇。」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賓語、定語;指能人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向司馬徽請教指點時局,司馬徽向他推薦說,這裡有伏龍、鳳雛都是識時務的俊傑。劉備急切問他們的名字,司馬徽告訴他伏龍就是南陽的諸葛亮,鳳雛就是龐統。劉備於是三顧茅廬請來諸葛亮,後來又得到龐統的輔助

相關人物

諸葛亮(181—234) 。三國蜀漢政治家、 軍事家, 字孔明。琅琊陽都( 今山東沂南南) 人。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 今湖北襄陽西) 。留心世事, 被稱為 「臥龍」 。建安十二年( 207 年), 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荊( 今湖南、 湖

北) 、 益( 今四川、 重慶) 兩州, 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的支持, 聯合孫權對抗曹操, 統一全國的建議, 即所謂 「隆中對」 。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後劉備根據其策略, 聯孫攻曹。取得 「赤壁之戰」 的勝利, 並占領荊益, 建立了蜀

漢政權。曹丕代漢, 他勸劉備稱帝, 任丞相。建興元年( 223 年) , 劉禪繼位, 他被封為武鄉侯, 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當政期間, 勵精圖治賞罰嚴明, 推行屯田政策, 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 文化的發展。

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235 年) 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於五丈原軍中, 葬定軍山( 今陝西勉縣西南) 。諡為 「忠武侯」 。相傳曾經革新連弩, 能同時發射十支箭, 又製造 「木牛流馬」 , 有利于山地運輸。著有《諸

葛亮集 》。

龐統( 179-214),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將領,與諸葛亮齊名,同為劉備主要謀士,人稱「鳳雛」。

三國時期,襄陽人龐統為人朴純,少言寡語,並沒有顯示出過人 的本領與才華。

但是,有一個人不這樣認為,他就是龐統的叔父、名士龐德公。 龐德公舉賢不避親,十分看重龐統,認為他足當大任。龐德公還將他 與著名的謀士諸葛亮並列,說孔明是「臥龍」,龐統是「鳳雛」。

參考資料

  1. 伏龍鳳雛,搜狗,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