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判斷
名詞解釋
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根據會計法律、法規,會計原理和會計原則等會計標準,充分考慮企業現實與未來的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以及對經濟業務性質的精確分析,運用自身專業知識,通過分析、比較、計算等方法,客觀公正地對應列入會計系統某一要素的項目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
會計職業判斷解決經濟業務或會計事項應否確認為要素,何時確認為要素,怎樣確認為要素的關鍵問題。要求會計人員在作判斷時,必須尊重客觀事實,要保持客觀中立,如實反映經濟事項中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實際影響,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其主體是適度獨立的從事工作的會計人員,客體是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告的編制,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涉及會計確認、計量、記錄等各環節。
會計職業判斷的內容
1.理解問題
會計人員要對相關的事項和環境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信息,包括問題本身的信息、以及產生的前因後果方面的信息等。對於一些複雜事項,如複雜的租賃合同,複雜的促銷方案等,由於其涉及多方面關係,有時還需藉助圖表等輔助方式,來描述事項中涉及的相關各方關係,以幫助全面理解問題。
2.確定目標
該目標是針對具體判斷事項而言的,即明確是對什麼做出判斷、判斷結果應實現什麼目的等。如某電器銷售企業將自己銷售的電冰箱等商品暫時供員工休息室使用,過一段時間後再將其作為商品銷售,那麼該商品是應確認為固定資產還是存貨;其應攤銷的價值如何確定;並估計其攤銷期限、方式等,都屬於具體的判斷目標。對於複雜事項,有時還需把整個問題分解為較簡單的子問題來分別解決。明確判斷目標,可以指導會計人員圍繞目標有效地搜集信息。
3.提出備選方案
即可能的判斷結論。如前例中的確認問題,就可提出「該電器應確認為固定資產」和「該電器應確認為存貨」兩個備選方案。這一階段受人的知識經驗的影響較大,對同一問題,不同的人可能會提出不同的備選方案;同一個人隨着信息的獲得,對備選方案也可能會修改和補充;專家較新手更易提出恰當的備選方案。同時,對確定的、簡單的問題比對不確定的、複雜的問題更易形成恰當的備選方案。
4.收集資料
首先,資料的來源依賴於選擇什麼標準來比較。可選擇的標準包括既定的標準、該公司過去的情況、行業中其他公司的情況以及類似事件的結果等,其中既定的標準是最常用的。會計職業判斷中的既定標準主要是指權威機構發布的專門規則和制度,在我國主要是各種財經法規、會計準則、會計制度以及證券監管條例等。針對備選方案中涉及到的項目,會計人員應對這些專業文獻進行搜索,收集與其有關的論述。但如果會計人員對判斷標準所涉及到的文獻非常熟悉,這一步也可能被省略。對於其他標準,會計人員則需要收集其他的相關資料。如要估計公司的壞賬準備就需收集公司過去應收款項回收情況的資料;要對未來事項做出判斷就需收集有關現實和未來可能情況的資料等。
其次,收集信息還應具有導向性。如要判斷一項交易是否為非貨幣性交易,就要收集補價和資產公允價值的信息。
再次,收集信息還有一個量的問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過度都會引起判斷的偏誤。信息收集過程同時也是進一步認識問題的過程,如果發現原備選方案或擬確定的標準並不恰當,就要進行必要的修改,然後再補充收集信息。
5.確定標準
它是指根據所收集的資料,經過分析評價後確定的具體適用標準,如會計準則中的某一具體論述。在沒有明確的法規標準的情況下,行業慣例、事實等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作為判斷標準。有時判斷標準也可能不太明確,如對未來不確定事項的判斷,採用的標準就是對未來事項的預測值或估計值。確定恰當的標準非常重要,選擇失當就可能導致判斷的失誤。
6.分析比較
即將判斷標準和備選方案逆行分析和比較。使用的主要方法是識別衡量和序列衡量。識別衡量是指確定判斷對象(某一備選方案)與判斷標準相符合的程度。序列衡量是指把判斷對象按一定標準排列起來後衡量其各自的優劣,它用於有多種方案均可選擇時的最佳方案的確定。
7.得出結論
即做出最終的斷定、估計或選擇。
以上是會計職業判斷過程的通用模式,它們總體而言保持上述的順序,但有時也會根據問題的特點和複雜程度做適當的調整與省略,有時還會從後一階段再返回到前一階段而形成局部的循環。
參考文獻
- ↑ 漢字——中華文化的獨特符號,搜狐,2017-12-14
- ↑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