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
傳統教育,(traditional education),與"現代教育"相對。專指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把教學過程劃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連續階段。[1]
傳統教育 | |
---|---|
該學派傳人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又分為兩個階段,加以變通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五個階段。這個教學模式有助於教師傳授系統知識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 19 世紀後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各地有很大影響。[2]
目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專指與現代教育相對的教育流派。
傳統教育分類
①專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及其學派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把教學過程分為:明了、聯想、系統、方法4個階段。後賴恩把原來的第一階段分為兩個階段,發展為:預備、提示、聯想、概括、應用5個階段。19世紀後半葉流傳甚廣,對歐美教育有很大影響。20世紀初傳入中國。
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學校與社會》一書中,首次把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實踐模式稱為"傳統教育"或"舊教育"。由此,開始了現代教育派與傳統教育派之間的長期論戰。該學派重視課堂教學、教師主導作用、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傳統教育學派也有保守、過時的方面。
②泛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響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中國封建社會有儒家的崇尚道德修養、尊師重道、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傳統;五四運動以來有講求民主、科學、進步,振興中華的傳統;西方古希臘有主知和注重和諧教育的傳統;文藝復興後有尊重兒童、遵循兒童身心發展、培養學生能力與學習主動性,重視課堂教學與系統知識傳授的傳統。
上述均為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傳統教育(亦可稱為這一時期的教育傳統),是對以往傳統教育的揚棄、繼承和發展。一種教育傳統在形成、發展初期,基本上是符合實際的或進步的,隨着時代變化、社會前進,將逐步地不同程度地變得陳舊、落後。其中不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被剔除、揚棄;符合客觀實際和社會發展的則被視為精華加以肯定、繼承和發展,並更加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