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內容簡介

愛情不堪直視,孤獨才是唯一真相

關於愛的危險、狡黠、頹喪和悲涼,寫給真正的精神貴族

馬洛伊•山多爾用一生寫就的摯愛之作

前妻坐在街角的甜品店,悄悄看着丈夫為第二任妻子打包橘皮蜜餞。

咖啡店裡,出身優越的丈夫回憶起第二任妻子在床上偷偷觀察自己時那半迎合半嘲諷的眼神。他視她為真愛,可眼神澆滅了一切火焰。

曾是夫家女傭的第二任妻子與情人徹夜長談。丈夫家滿櫥的襪子、領帶和整牆的書曾讓她覺得自己的 雙手格外骯髒,而丈夫身上萬年不變的甘草味令她感到噁心。

多年後,情人在美國的小酒吧里偶遇逃亡的丈夫,目送他消失在貧民窟。

關於《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是馬洛伊•山多爾最偏愛的作品。在書中,馬洛伊以四位當事人的獨白,回憶了兩段失敗的姻緣,道出這位精神騎士對於愛情的期盼和徹悟,追憶了歐洲最後一代貴族的文化追求與品格堅守。

《偽裝成獨白的愛情》,匈牙利語原本是兩本書。1941年,馬洛伊寫了《真愛》,一對已經分開的上中產階級夫婦站在各自立場講述彼此失敗的婚姻。偽裝成獨白的不止是愛情,還有羅生門般難解的人生真相。四十年後的1980年,流亡近三十年的馬洛伊決定續寫這段愛情故事。《尤迪特……和尾聲》以一對情人獨白的形式,從截然不同的階級立場,將四十年前的故事延續到了當下,延伸到了美國,為逝去的時代和被戰爭和革命消滅了的「市民文化」唱了輓歌。作者在書里留下了自己的影子——站在被炸毀的公寓廢墟中央,站在幾萬卷被炸成紙漿了的書籍中央,直面文化的毀滅。這是馬洛伊一生唯一續寫的小說,可見他對這部書情有獨鍾。作者去世後,《真愛》和《尤迪特……和尾聲》被合訂在一起出版,就是《偽裝成獨白的愛情》。

「假如,有過一位作家,其生活方式、世界觀、道德及信仰本身等所有的一切就代表着文學,那麼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馬洛伊•山多爾。在他的文字里,可以找到生命的意義;在他的語言中,可以窺見個體與群體的有機秩序,體現了整個民族的全部努力和面貌。」

——匈牙利文學評論家普莫卡奇•貝拉

二十世紀的文學……收到了一位新的大師死後贈與的禮物。他會跟奧地利作家羅斯(Joseph Roth)、茨威格(Stephen Zweig)和穆齊爾(Robert Musil)齊名,甚至與受到膜拜的偉大作家,托馬斯‧曼與卡夫卡,屬於同一等級。他就是馬洛伊。

——德國《時代周報》

作者簡介

馬洛伊·山多爾——

他出生於奧匈帝國的貴族家庭,然而一生困頓顛沛,流亡四十一年,客死異鄉。他是二十世紀匈牙利文壇巨匠,一生筆耕不輟,著有五十六部作品,死後被追贈匈牙利文學最高榮譽「科舒特獎」。他亦是二十世紀歷史的記錄者、省思者和孤獨的鬥士。他的一生追求自由、公義,堅持獨立、高尚的精神人格。

他質樸的文字蘊藏着千軍萬馬,情感磅礴而表達節制。他寫婚姻與家庭的關係,友情與愛情的辯證,階級和文化的攻守,冷靜的敘述下暗流洶湧。德國文學批評界說他與茨威格齊名,另有批評家將他與托馬斯•曼,穆齊爾,卡夫卡並列。因為他,二十世紀文壇大師被重新排序。

他是馬洛伊·山多爾!

原文摘錄

想讓人去理解行動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真正意義是很難的。比方說,當有人死去時,你不明白。死去的人被埋葬了,你仍然沒有感覺。在世人面前,社會場合中你穿着孝服,並以莊嚴、肅穆的神情凝視前方,但是之後當你獨自回到家後,就會開始打哈欠或撓鼻子,你會找本書來看,寧願想着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卻唯獨不會去想那位你應該哀悼的死者。你在外面表現的是一個樣子,有着得體的憂鬱和葬禮般的沉痛;但是在家裡,你又會訝異地發覺,你什麼都沒有感覺到,你所擁有的最多只是一種罪惡的滿足感和輕鬆感。另外還有冷漠,深深的冷漠。這種感覺會持續一會兒,數日,甚至數月。你一向都在欺騙這個世界,帶着陰險狡猾的冷漠生活着。然後,在許久之後的某一天,或許在一年之後,當死者早已腐爛後,你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一陣暈厥,只能倚在牆邊休息,因為你終於明白了。明白了什麼?那種感情,把你與死者聯繫到一起的東西,明白了死亡的意義。你終於明白了那個事實,就算你用十指扒開泥土,找到他的骨骸也徒然無用,你再也無法見到他的笑容了,這世上的所有智慧和力量都無法讓他起死回生,無法讓他再次面帶微笑向你走來。你可以帶領軍隊占領五大洲,但這都無濟於事。然後你便開始尖叫,又或者也不是這樣的,你只是面色蒼白地站在街上,感覺失去了意識,就像世界的意義也隨之而逝,塵世中只留下你孤身一人。 真愛的目的並不是幸福,不是田園詩般的浪漫,不是在盛開的椴樹下,在透着樹冠隱約可見的點着溫柔燈光的走廊上,在沐浴着微醺燈光、散發着愜意香氣的家門前手牽手的浪漫……這是生活,但不是愛情。愛是一道燃燒得更加頹喪、也更加危險的火焰。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會萌生出一種遭遇這種毀滅性激情的欲望。到了那時,你便不再想把一切都留給自己了,你也不再希望愛情能給你提供一種更健康、更平靜、更滿足的生活,你只是想要存在而已;你很清楚,你只會想要以一種完整的形式存在,即使是以灰飛煙滅作為代價。這種欲望只有在生活晚一些的階段才會出現,還有許多人都不會有這種感覺,永遠都不會……因為他們太過謹慎了……

書評

在七夕這個日子讀完了《偽裝成獨白的愛情》一書,在筆記本上寫了不少摘抄。全書由四個人的獨白構成,一對失敗婚姻的夫妻倆,加上男人的第二個妻子,以及第二個妻子的情人,在看的過程中更喜歡前半段夫妻倆各自的獨白,看到後記才知道,果然這是由兩本書拼接而成的,作者寫作兩本書相隔了許多年,亦是時移世易。        我看到豆瓣評論里有一句挺有意思,「其實書名更應該叫《偽裝成愛情的獨白》」。在愛情里的我們,常常是書中的幾種形象:        一個家境良好,美麗優雅的女性,嫁給了市民階層的男性(書中所說市民階層大致可理解為富有的中產階級),她愛他。她想要了解他的想法,她想和他有更加親密、更加深刻的關係。對方卻始終對他關着一扇門,她感到他的心裡住着另外一個人,在了解了真相後她選擇了離開。在愛里我們可能是她,想盡一切辦法走進對方的內心,求而不得,更有甚者,迷失自我,同時強烈的愛也給了對方巨大的壓力。在她的獨白中有一段是她帶着迷茫的心向神父懺悔,神父用他那看破一切的表情告訴她,光有愛是不夠的,愛可能變得極度自私,應當要謙卑地去愛,帶着信仰。我很欣賞她最終離開的決定,相比書中的另外幾個人物,在我看來她的結局是最圓滿的。        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父母相敬如賓,禮貌而又疏離,帶着深深的驕傲和固執的男性,從第一次見到家裡新來的女僕時就感受到了愛情的萌動,但卻娶了另一個女人,他不愛她,他們的小孩意外去世後,他在這個家裡越發感到束縛。他有一個作家朋友,他們常常分享彼此的生活感受,作家朋友的存在對他來說是一個生命的見證人。他節制地生活,時刻感受着生命的孤獨。和第一個妻子離婚以後,他對於孤獨的生命體驗更加深刻。書里有一段他思念離開了她家的女僕的獨白,明知她去了英國,卻不知她具體身在何處,即使知道了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在旅途中時空感完全改變,不變的是對她的思念,這段獨白非常感人。後來,她回來了,他們結婚以後,他卻發現到西歐遊歷了一圈的女僕已經變了,她不再是他心目中那個雖然貧窮但卻會和他平等對話的姑娘了,她已經學會了市民階層的生活方式,但同時她也一直心懷不安。他最終還是選擇了與她離婚。在愛里我們也可能是他,沒有在一起時,心懷對另一半的幻想,在一起後卻覺得時過境遷,她早已不是自己心目中的樣子,才知相見確實不如懷念。        以上僅是從愛情這個單一的視角出發看待這個故事,而從更深層次看,書里的每個人都在愛里尋找着身份的認同,希望通過愛來擺脫孤獨。「階層」這個詞在書里反覆出現,第一個女人和男人同屬較為富裕的中產階級,第二個女人是男人家的女僕,他們的成長環境迥異。男人的一生都倍感孤獨,和來自同一階層的第一個女人的婚姻反而讓他更加孤獨,而在和他以為他愛上的第二個女人的婚姻中,他在得到的同時就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階層之間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帶來的不可減輕的自卑感在第二個女人的獨白中展現得更加明顯,她成長在貧窮的家庭中,小時候住在類似洞穴的地方,剛來到男人家裡時,她受到了廚娘男僕等人的譏笑。在她的眼裡,男人家庭的生活習慣太奇怪了,衛生紙和衛生間地板的顏色一樣,每個月都有書商寄來所有的新書,但卻很少有人去讀新書,等等。在這個全新的世界,她慢慢學習。一直到她嫁給男人以後,所有中產階級的生活習慣她都已學會,但她內心知道自己只學會了表面,中產階級隱忍的性格、嚴肅而又微妙的微笑、推倒一切後還能重來的品質,她從未學會。在和男人的婚姻中,她感到自己仍似「男人的愛寵」,她將男人對她的包容視作施捨,她覺得自己也並不愛他,甚至到男人提出分手的那一刻,她的反應是「這一天終於還是來了」。        引用一位豆瓣用戶TranquilSep的書評,「對激情的衝動,對迷離之愛的追求與渴望的表象之下,其實是作為一個人對自我的歇斯底里的追問和對身份近乎偏執的探索。男人和女人,都希冀通過愛情來實現對自我身份的某種突破與反叛,希冀通過愛與愛的對象來觸及憑藉一己之力所無法企及的生命的內核。而他們失望是因為,每個人都是他身上可見與不可見的歷史的守護與延續。每一個人,都自成為一個精密的世界。」書里的愛情故事告訴我們,人的本質仍然是孤獨,這一事實無法通過任何感情和關係改變,而本書或許確實更切合《偽裝成愛情的獨白》這一題目。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