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琴
內容簡介
本書現存篇章已不完全,其中較大篇幅揭露了封建統治者貪婪與兇殘的本質,撕下了封建君主的「聖德」的外衣,指出君主從來都是最大的剝削者,他們「奪人之所好,取人之所爭」,「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竭天下之財以自奉」,封建官吏也都是一些害民的「盜賊」。「吏無避忌,白晝肆行,使天下敢怨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豈上天不仁,崇淫長奸,使與虎豹蛇虺均為民害邪!」把官吏視為虎狼,認為讓他們來管理百姓,好比由虎狼放牧豬羊。封建統治者的「竭」與「奪」,勢必導致人民的反抗,認為群眾反抗暴君盜吏的行為是合乎道德的。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最終都被統治者所鎮壓下去,於是作者產生了一種幻想,希圖有一種超自然,超社會的力量,幫助人民群眾解脫苦難,這便是本書最光輝的思想,即對堯、舜時代的「至德之世——最高道德境界的幻想與追求。書中認為遠古時代君主與民一樣,沒有特殊的生活享受,君民平等、關係親密,君能禪讓其位,臣民不會爭奪君位,百姓衷心擁戴君主。如何實現這種美好的理想社會呢?作者把希望寄托在少數德才兼備的君主與官吏身上,幻想通過他們來改變社會面貌,作者又看到當時的社會,真正的仁義道德之士很難獲其高位,最後不得不由於找不到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而陷入老莊「無為而治」的道路。本書明確表達了對現世的抗爭及愛國主義的思想,其倫理思想對後來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有一定的影響。
作者簡介
著者鄧牧(1247—1306),宋元之際學者,字牧心,浙江錢塘人,自號「三教外人」,別號「九鑒山人」,人稱「文行先生」。隱居在餘杭大滌山洞霄宮,終身不仕。宋亡以後,元朝派人請他出山,被他拒絕,他的身世已無可考,但自述「余家世相傳,不過書一束」。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凡例
1.本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視頻
伯牙琴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