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
定弦
目前通用的是4弦四度定弦:从高到低G2, D2, A1, E1,,这样定弦,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E1,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一个八度,为了求得最低音与大提琴的八度关系,低音提琴可以在第四弦增加外置调音装置,使原本第四弦的E1,经过变调后发C1音;或是再增加第五条弦,定弦由高到低分别为G2,D2,A1,E1,C1,同时也要把系弦板(Tailpiece)换成可以用来固定第五条弦的孔位。近年来,加入第五条弦的方法在各地不少的职业乐团中被采纳使用。
另外亦有其他方法:
- 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于意大利等地的独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数低音提琴家主张4弦5度定弦(A2, D2, G1, C1)。由于这种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需够大,且对传统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体系有彻底改动,因此尚未流行开。
记谱
低音提琴是移调乐器,采用移高1个八度的记谱法,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八度,因为低音提琴在乐团中大量与大提琴演奏相差八度的同音,因此不需改变调号。低音提琴使用低音谱号、次中音谱号与高音谱号。乐团中很少使用高音谱号,例外者如萧士塔高维奇的第14号交响曲。
独奏琴
独奏低音提琴使用不同于乐团低音提琴的定弦。每条弦的定弦高一个全音(大二度)使其音色更为突出而明亮。从高到低分别为 A2-E2-B1-FTemplate:Music1。记谱往往是作曲家所谱写的原调低1个大二度的调式。以便演奏者演奏时,按照原本定弦的指法正常演奏。
运弓方式
低音提琴演奏有两种运弓方式[1],除了有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法国弓),也保留了维奥尔琴掌心向上的德式持弓方式(德国弓),但其他提琴则一律采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
交响乐队中的功用
低音提琴负责交响乐团低音的声部,虽然低音巴松管、大号、次中音长号可奏比低音提琴更低的音,主要因为低音提琴齐奏的低音是整个乐队里最好的低音,浑厚而有弹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或铜管乐器更润泽有活力,而且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术比近似音域的乐器比更灵活。
在交响乐里,低音提琴主导低音区,大提琴主导中高音区,低音提琴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相差8度同一乐段,低音提琴提供浑厚有力的音色,大提琴提供清晰灵活的音色。有不太常见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后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对比效果,例如萧士塔高维奇的第7号交响曲第一乐章。
19世纪后,大提琴在交响乐中经常脱离低音提琴的声部而演奏旋律。而低音提琴往往与管乐低音声部演奏相同音符。
独奏技术
由于琴体大,弦粗,音域低,难于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至19世纪意大利独奏家德拉格奈提(Domenico Dragonetti)扩展其独奏性能,令贝多芬感到惊讶,于是在其交响曲中开始使用极为困难而复杂的低音提琴段落。。低音提琴独奏家乔瓦尼•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2]将帕格尼尼式的提琴推广到低音提琴上。
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瑟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罗•兴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除此以外,出现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的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
历史
低音提琴是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变而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古提琴,是源自于维奥尔琴(Viol)家族,原本有高音、次中音与低音古提琴,其中,低音古提琴(Viola da Gamba)就是当时对古大提琴的称呼,后来又出现“低音维奥尔(Bass Viol)”的名称;但在十六、十七世纪时,意大利出现了 “维奥隆尼(Violone)”这个字,用来泛称当时维奥尔琴家族中的乐器,但由于“维奥隆尼”并非是精确的专有名词,所以当时也有文献记载“维奥隆尼”,其实专指低音维奥尔琴。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比,低音提琴保留了更多原来维奥尔琴的外形,比如在琴肩部分,低音提琴是斜的,但其他三种提琴却是圆形的。
视频
低音提琴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低音提琴 | 乐队中的“万年配角” 却是节奏的“掌控者” ,搜狐,2018-11-29
- ↑ 博泰西尼生平 Biography,致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