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低鰭刺鯊

低鰭刺鯊

學名  Centrophorus lusitanicus

命名者 Barbosa du Bocage & de Brito Capello, 1864

英文名 Lowfin gulper shark

別名  刺鯊、沙魚、尖鰭鮫、低鰭尖鰭鮫、棘沙、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6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角鯊 Squaliformes

  刺鯊 Centrophoridae

  刺鯊 Centrophorus

低鰭刺鯊,體稍粗壯延長,頭平扁而寬;尾粗短;尾柄無尾前凹窪;吻長稍大於眼徑,口前吻長相等或稍大於口裂寬而短於口裂到胸鰭起點之距離;眼大,長橢圓形,兩端尖;鼻孔頗小,幾乎橫列,外側位,前鼻瓣正三角形;鼻孔間距寬,比鼻孔長約二倍;口裂淺弧形,幾乎橫平;唇褶短,口側距一斜行深溝;齒式20-1-19/15-1-15,上下顎齒不同形,二行在使用;上顎齒三角形,較小,具一尖齒頭,邊緣光滑,正中齒直立,兩側齒向後漸傾斜;下顎齒較寬大,齒頭斜向口角;

噴水孔大,半月形,位於眼睛後上方;鰓裂向後漸次增大;盾鱗不重疊;具一棘突,基板不規則方形,側視無細柄。背鰭二枚,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低而長,上角廣圓,下角尖突,硬棘基底被皮膚包埋,僅露出尖端1/3,棘長小於鰭前緣;第二背鰭鰭高等於或稍大於第一背鰭,基底長為第一背鰭基底長的1/2~3/5,硬棘起點位於腹鰭內緣上方;第一背鰭基底末端到第二背鰭棘起點之距離約等於吻端到胸鰭基底中點之距離;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翹;上葉發達,後緣有一缺刻;腹鰭起點距第二背鰭較距第一背鰭近,前後緣連續呈半弧形,後角尖而微突;胸鰭中大,後角延長尖突,其末端伸越第一背鰭棘下方;外角圓,後緣稍凹。

體紅棕色,腹部色淡。[1]

目录

棲地環境及深度

深海、砂泥底 。棲息深度300 - 1400公尺

主要生活於大陸棚和島嶼上層斜坡之大型深水鯊,棲息深度在300-1,400公尺間。主要以底棲硬骨魚為食,但也捕食小型狗鮫、頭足類及甲殼類等。[2]

分佈

大西洋葡萄牙塞內加爾科特迪瓦尼日利亞。西印度洋莫桑比克南部,以及南非納塔爾(Ref。11228)。西太平洋中國(Ref。6577)和台灣(Ref。247);中西部太平洋地區的海嘯發生情況尚不確定,但應注意(參考文獻31367)。通常與Centrophorus niaukang和Centrophorus granulosus(Ref。31367)混淆。台灣分布東北部。[3]

繁殖

卵胎生,每產1-6子。成魚至少160 公分;雄成魚長72-128 公分,雌成魚在88-144 公分,剛產子鯊長約36 公分。

保育

脆弱(VU) (A2bd + 4bd);評估日期: 2008年12月1日

參考文獻

  1. 低鰭刺鯊,fishdb.sinica.edu.tw
  2. 低鰭刺鯊,fishdb.sinica.edu.tw
  3. Centrophorus lusitanic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