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佐領,清朝官名。牛錄章京的漢譯。又牛錄的漢譯亦作佐領。前者為編制單位名稱,後者為官名。

目錄

佐領印

此印章稱:「佐領印」。平南王尚可喜葬海城後,於康熙二十年八月十二日,康熙皇帝恩賜閒散守墓佐領二員,萬有才、蘇獻亭(尚之孝之包衣)實授四品頂戴。萬有才於康熙五十三年二月五日病故,管待衛內大臣和碩額駙尚之隆奏請皇上,將尚之王台補授,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七御筆批准,此印為尚之詒所用,以後延襲使用。 石材為土黃壽山石,字體為李斯小篆,上面刻有:「世管佐領公用圖記」字樣,用至民國十五年(1926)停止襲封使用。佐領印:高0.11米,方0.6×0.6分米。

解釋

1.清代八旗組織基本單位名稱。是滿語"牛錄"的漢譯。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等。初時一佐領統轄三百人,後改定為二百人。其長亦稱佐領,世襲者稱為世管佐領,選任者稱為公中佐領。 2.晩清建立水師,一艦之長稱管領,其助理者稱佐領。[1]

介紹

早期滿旗社會,出兵或狩錯時,按家族村寨行動,每10人選1人為首領,稱牛錄額真(箭主之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定300人為1牛錄,作為基本的戶口軍事編制單位,牛錄額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為官名。明崇禎七年,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改稱牛錄章京,入關後,改為漢稱佐領,正四品。駐京師者置於參領之下;駐防,則置於協領之下。戰時領兵官,平時為行政官,掌管所屬戶口、田宅、兵籍、訴訟諸事。其職多為世襲。也是社會與軍事組職名。牛錄是八旗的基本單位。 早期滿族社會,它兼有行政、生產、軍事三種職能。入關後軍事職能增強,生產職能逐漸消失。清代各所轄壯丁數在各個時期不同。皇太極時每佐領壯丁約略200人;康熙時百三四十人;嘉慶時,則以150人為率。清昭槤《嘯亭雜錄·國初官制》:「入關後,始改總統旗務者為都統,每旗一員,其參協者為副都統,每旗二員。其下設參領、佐領等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鼠狼》:「某佐領好酒喜啖。」 晚清建立水師,一艦之長稱管領,其助理者稱佐領。 馬建忠上李伯相複議何學士如璋奏設水師書》:「中國初設水師,但得督領十人,管領五十人,佐領二百人,已可應用不匱。」[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