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平
何東平 |
何東平,教授,男,1957年12月生,博士,是武漢工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發表論文85篇,主持油脂工程設計項目55個,都已竣工投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編著出書10本,其中參編國家級教材1本,主編教育部專業特色教材2本。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武漢工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日期----1957年12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省部級項目15項,獲國家專利5項
畢業院校----河南工業大學
人物經歷
1982年1月畢業於河南工業大學油脂工程 專業;2001年7月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獲理學碩士學位,微生物學專業;2007年6月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專業;現從事油脂工程專業。
主要貢獻
何東平 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15項,獲國家專利5項,鑑定項目14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擔任《食品科學》、《中國糧油學報》、《中國油脂》、《食品工業科技》、《糧油加工》、《中國農產品加工年鑑》等雜誌社編委,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長,湖北省(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成就
現從事油脂工程專業。發表論文85篇,主持油脂工程設計項目55個,都已竣工投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編著出書10本,其中參編國家級教材1本,主編教育部專業特色教材2本。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15項,獲國家專利5項,鑑定項目14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擔任《食品科學》、《中國糧油學 報》、《中國油脂》、《食品工業科技》、《糧油加工》、《中國農產品加工年鑑》等雜誌社編委,中國糧油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副會長。全國糧油標準化委員會油料及油脂技術工作組長,湖北省(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與食品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披露地溝油
調研結果引發廣泛關注
2010年3月,一篇有關地溝油回流餐桌的報道被媒體反覆熱炒,報道中"300萬噸"、毒性"是砒霜的100倍"等關鍵詞觸目驚心。報道涉及的核心當事人武漢工業學院教授何東平從沒想過一篇有關地溝油的報道會把他推至風口浪尖。人們提到地溝油就不寒而慄,甚至有個別恐慌者,出現了"厭食症"的跡象。
該報道稱,"何東平教授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噸到300萬噸,而中國人一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相當於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醫學研究稱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強烈致癌毒過砒霜100倍"。
新聞媒體的大量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人們談油色變。
何東平首度回應"地溝油"
2010年3月19日,何東平在新聞發布會上澄清說,自己沒有對全國的地溝油狀況進行過調查,也沒有說過有300萬噸地溝油回流餐桌。而所謂醫學研究成果稱"地溝油中的黃麴黴素毒性百倍於砒霜"的說法也是失當的。地溝油不健康,但人們不會每天都在餐館中食用它,百倍於砒霜的說法誇大了它的毒性。
何東平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在何東平教授及其他科研工作者的倡導下,2010年起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將分別建造一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在處理垃圾的同時,每天還能生產25噸生物柴油和40萬立方米沼氣。
根據何東平提供的資料,目前我國餐廚業廢棄油脂的處理回收還缺乏系統完善的管理機制。據統計,我國每年消耗油脂約2200萬噸,其中15%約330萬噸成為廢棄油脂。隨着2007年到2008年食用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加工餐廚廢棄油脂的淨利潤也越來越大,地溝油收購市場非常混亂,大量不法分子介入泔水油的收購牟取暴利。可想而知,如此大量的餐廚廢油脂只要有一少部分被簡單提煉回流食用油市場,就會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何東平同時認為,餐廚廢油脂的鑑別及摻偽監測研究尚未完全開展,因此,尋找一套有效的鑑別監控辦法,對確保食用油的質量安全,增加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力度和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獲獎記錄
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3年被評為湖北省新世紀第二層次人才,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
參考來源
- ↑ 武漢輕工食品科學學院研究生導師介紹:何東平 ,武漢輕工大學研究生院
- ↑ 【媒體聚焦】堅持創新的「油教授」何東平 ,武漢輕工大學,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