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江
何京江 |
何京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飞行安全官、指挥控制站指挥控制室工程师[1]。
23次参加卫星发射任务,查排重大试验故障10余起。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2],多次被总部和中心评为“优秀科技干部标兵”、“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被凉山州评为“十大杰出妇女”。
目录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飞行安全官
民 族 ---- 汉族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科研工作者
人物简介
1992年7月
何京江从四川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心指挥控制站,从事火箭飞行安全控制工作。面对专业变化、设备老化带来的挑战,何京江从最基本的东西学起,决心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安全官。
为尽快熟悉掌握安全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数据流程,何京江几乎天天呆在机房,学原理、跑图纸、边学习、边实践。1993年9月,安控台数模转换微机在与中心计算机联试过程中,记录仪上的曲线与中心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不相符。何京江从几千行汇编程序中,查出了引起错误的那条语句,使中心计算机拷机工作如期进行。
从那时起,何京江先后自学了《UNIX操作系统及网络编程》、《汇编语言教程》等10多种业务书籍,记下了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中心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她全部用英语交流答辩;《D/A软件转换与X/Y记录仪控制》、《专家系统在火箭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初探》等3篇论文在军内有关刊物上发表。现在,何京江已入选中心人才库,成为中心最年轻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1999年10月
为适应通信指挥显示技术发展和后续发射任务需要,中心指控大厅大屏幕需配置图形工作站,模拟火箭飞行全过程。何京江主动承担起了在SGI图形工作站上制作火箭飞行动画的任务。她仅用十天时间,学习了MAYA动画制作软件、IRIX操作系统等基本知识,掌握了别人通常需两个月才能学会的制作动画技巧。软件攻坚阶段,何京江每天都工作15个小时以上。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攻关,一套按任务进程模拟火箭飞行状态的动画提前制作出来,各项指标都达到预定要求,在随后的“中星—22号”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中央电视台采用。
为最大限度地给火箭安控提供决策依据,何京江把目光瞄向了新的领域;用火箭三维模型真实展现火箭飞行全过程。经过120多个日日夜夜刻苦攻关,她和同志们终于研制开发出《火箭三维模型实时飞行仿真系统》,填补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10月
我国第一代导航定位卫星“北斗一号”F1星任务中,全航区最后一次联合演练程序进入两小时准备。细心的何京江突然发现中心计算机数据格式发生变化,动画控制软件不能按规定程序播放动画。关键时刻,300平方米的指挥大厅顿时一片肃静,现场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把目光投向了何京江。何京江凭着对设计程序的深刻理解和平时练就的过硬功夫,在上千行程序里仔细查找,仅用20多分钟就完成了程序修改任务。
同样是在我国承揽的外星“亚太1A”发射任务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飞行60多秒后,安控助理突然发现指挥显示安控屏上,一条飞行轨迹超过安控告警线。总部首长和在场人员无不捏了一把汗。何京江迅速分析火箭姿态和飞行参数,认为火箭飞行正常。事后重放宽视摄像录像,发现是一个小虫子飞过现场摄像机镜头所致。何京江再一次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