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清末民初漫畫家何劍士


何剑士,漫画家。原名华仲,号剑士(因早年曾向四川成都某寺僧学过剑术,故号“剑士”)。广东]省南海县人。他多才多艺,在音乐方面也很有才华。他怀才不遇,曾东走江浙,西入滇蜀,在“邦家不造,国步逾艰”之时,他“愤懑欲绝”,十分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曾创办岭南工艺会社、光武体育会、光亚小学校等,同时出于“醒世”的目的,经常为广州香港上海各报画讽刺漫画。

1905年與潘達微黃少梅(畫家)鄭侶泉陳垣等人創辦《時事畫報》,《时事画报》是当时在广州一带很有影响的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何剑士為主要编辑人之一和“谐画”的主要执笔者。

因而,“世之津津乐道剑士者什九以其谐画著也。”他性格倔强,伤时愤世,勤于创作,直到临去世时还在构思漫画《阅世图》。从清末的最后几年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何剑士创作了不少暴露清王朝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当时社会黑暗的漫画,如《戊申年之好梦》、《四国协约竞走》、《盛来与端去》、《阳江州官草菅人命》、《烟精怪状》等。辛亥革命后,“尝随民党涉革命事”的何剑士,感到“迨告功成亦不过尔尔”。

1912年(民国元年)他画了讽刺袁世凯的漫画《内阁总理》,描绘爬上“内阁总理”权位的是身着时装的野心勃勃的兽类。他还在《新议院之内外观》中,画一群狗正在争吃一块写有“私利”字样的大肥肉,揭穿了“新议院”的内幕。其他如《政客》、《新共和国民之梦》、《纸毙》等,也都表达了他对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不满。

何剑士的漫画有如下一些特点:(一)大都取材于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二)为了使作品易于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常使用人们熟知的比喻,如在《盛来与端去》中用饭馆堂倌“盛来”与“端去”不同的东西(“借款”与铁路“主权”)比喻清王朝对外政策的两个方面。(三)技法上采用水墨线条的中国传统画法,有着浓厚的传统绘画的味道。


  其后回粤,在娱乐界里颇为活跃。他撰写了很多粤曲,其中如《葬花》、《送别》、《哭庭》、《游赤壁》、《燕子楼》、《季子挂剑》等,获得普遍赞赏,同时,他又和画人伍懿庄、程景宣、刘玉笙、崔芹等交往,组织画会于荔枝湾修缘精舍。

  后来,何剑士认识了潘达微,而且成为挚友。潘达微是同盟会员,办报鼓吹推翻清朝的统治。何受到他的积极影响,思想大为转变,也投身到民主革命浪潮中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四月,国内开展反对美国对华工苛约运动时,何剑士参加了广州的“拒约会”,发动群众和商行,实行抵制美货。同年八月,美国总统的女儿要来广州游览,何剑士就画了几十张《乌龟抬美人》的漫画,从天字码头一直贴到藩司前(现北京路财厅前),使美国总统的女儿及随员到广州时雇不到轿子,狼狈不堪。其间,何剑士和潘达微筹划的广东第一份画报《时事画报》应运而生。

何剑士的生活常常晝夜顛倒,借酒澆愁,最後染上了肺病。一天,他正打算提筆作畫,倦極睡去,醒來發現滿頭白髮,自知不起,故畫了一幅漫畫,畫中多頭蜘蛛集於網中,畫未完成,他便吐血身亡。

何劍士是漫畫的英才,惜天不假年,但他在中國漫畫壇中起了很大的啟發作用,尤其是在香港的畫壇,他是拓荒者。


目录

《時事畫報》

 
《時事畫報》1905年第1期封面

《時事畫報》出世之際,正值清末國祚疲敝、存亡懸於一線的多事之秋。隨著反清反帝鬥爭日益洶湧,開風氣、啟民智的需求愈發迫切,20世紀初中國近代新聞出版業呈現出勃興態勢。據統計,僅在廣州十八甫一帶,辛亥革命前後就有140多種報刊在此發行或遷來此地。

  為喚起底層大眾的救亡意識,上海的《俄事警聞》、香港的《中國日報》等進步刊物,不約而同地開始以詼諧文字、歌謠、雜俎、漫畫來譏刺時政。至此,曾是古代文人「漫筆」、「戲作」的傳統「諧畫」,從書齋走向街頭,逐漸演變成為具有清晰而強烈的政治指向的現代漫畫。

  李偉銘、陳平原等學者曾指出,位處輿論環境相對寬鬆、又是中西文化交匯鋒線的嶺南地區,加之主創者多為直接介入革命行動的新型知識分子,《時事畫報》不但開廣東畫報之先河,且在草創之初就確立了「以革命思想入畫」的方針,力戒早期畫報「墮於風流自賞」的「惡習」,一躍成為晚清畫報中政治上最為激進、革命色彩最為濃烈者之一,風行海內外。

  作為一家地方性報刊,《時事畫報》發行站點遍布國內以及海外華人區,包括東京、舊金山、檀香山、逞邏、安南等地。值得一提的是,《時事畫報》所刊載的《廿載繁華夢》(黃世仲撰)等小說被陳平原教授譽為「晚清小說中的佼佼者」。其所記錄的生菜大會、土地誕等民間習俗,以及開設的「南音」、「粵謳」等欄目,在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程美寶看來,則提供了難得的、生動的地方民俗及戲劇研究史料。

 廣州美術學院蔡濤副研究員認為,以潘達微、何劍士、高劍父等為代表的畫報編輯,集藝術家的敏感直覺和經驗、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良知和擔當,以及革命者的抱負和襟懷於一身,他們把強烈的參與政治變革的願望付諸辦報等現代傳播手段,充分利用畫報這種「新媒體」的傳媒特性,宣傳政治理念和新知識,對普通民眾進行啟蒙。就視覺風格的開創性而言,作為中國時政漫畫的先驅者,何劍士表現尤為惹眼,其作品將批判的機鋒指向政壇昏聵與社會積弊,創造出了屬於那個特定時期的、奇絕詭異的畫風。

  同時,黃大德、李煥真等廣州文化研究學者亦認為,以潘達微、何劍士為代表的傑出報人、漫畫家,是掀起中國新漫畫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重要人物,是策劃者、發動者,也是傑出的創作者。他們的作品在20世紀中國現代漫畫史上佔著極其重要的開篇第一頁。而他們的美育實踐,對廣東清末美術力量打破師承、地域的派系,實現大整合、大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學者李偉銘曾作過一番精闢的總結:「《時事畫報》為我們重新描繪近代中國文明進化的圖景——特別是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從傳統的'士'的角色轉化為大眾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以及一向囿於書齋一隅的詩詞歌賦和繪畫,如何經歷了歐風美雨的洗禮和時代風雲的激盪,在追求實用、趨近大眾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和功能的蛻變,提供了一個相當有效的視角。」

在當局打壓之下,《時事畫報》輾轉穗港,幾經中斷、復刊、易名出版,於1913年停刊。以潘達微、何劍士為代表的《時事畫報》諸君,一直積極致力於美育推廣及社會改良活動。[1]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