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源鎮
何源鎮地處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東部,東與貴溪市耳口林場和資溪縣高埠鎮交界,南接黃通鄉,西鄰對橋鎮,北連貴溪市上清鎮。東對公路(943縣道)穿鏡而過,政府所在地孔坊村距離縣城31公里,距鷹潭市區36公里,距離龍虎山景區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2001年11月原何源鄉與原溝樹墾殖場合併成立何源鎮。全鎮國土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597萬畝,林地14.64萬畝,是個以林業為主的典型山區小鎮,常住人口13497人(2017年)。全鎮下轄9個村委會和一個林場,105個村小組,68個自然村。全縣最高峰筆架峰座落於鎮東南,海拔1363.4米,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山區小氣候明顯。何源物產富饒,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毛竹、杉木、松木、蠶桑、優質稻、水電、石墨、瓷土等。土特產有棘胸蛙(俗稱石雞)、香菇、木耳、茶葉、冬筍等。[1]
中文名稱: 何源鎮
外文名稱: Heyuan Town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撫州市金谿縣
下轄地區: 9個村委會,1個林場
政府駐地: 孔坊村
電話區號: 0794
郵政區碼: 344802
地理位置: 金谿縣東部
面 積: 122平方公里
人 口: 13497人(2017年)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火車站: 撫州站
車牌代碼: 贛F
民 系: 江右民系
目錄
鎮情概況
何源位於金谿縣東部,距縣城32公里。全鎮面積1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5萬畝,林地14.64萬畝,是個典型的山區小鎮,常住人口13497人(2017年),下轄9個村委會和1個林場,105個村小組,68個自然村。其中耕地2.9597萬畝,林地14.64萬畝,是以林業為主的典型山區鎮。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繼續圍繞「三個核心」(生態、民生、黨建),積極實施「五民工程」(產業富民、和諧安民、服務便民、新村惠民、扶貧助民),加速推進「四個何源」建設(生態旅遊樣板鎮、特色產業品牌鎮、和諧穩定文明鎮、基層黨建先進鎮),全鎮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進步。2018年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1410.15萬元,其中國稅收入45.84萬元,地稅收入1188.96萬元,財政收入170.06萬元,較2017年均有一定的增長。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新高達6億元,全鎮GDP達到40760萬元。
農業建設
何源鎮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之一,雖然未列入省萬畝水稻豐產示範縣,但由於中央的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台,農民種糧積極性空前高漲,對新技術、新品種的應用也積極響應。何源鎮抓住機遇,順勢引導,通過新技術的作用,來提高何源鎮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依靠新技術,來增強何源鎮糧食的綜合競爭力;憑藉技術創新,來提高何源鎮糧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產量明顯提高。通過實施萬畝水稻豐產示範,綜合應用「多用一斤種·增收百斤糧,拋秧、機插秧技術,施好配方肥,及時曬好田,綜防病蟲害,推進農機化」等技術措施,示範片出現雜交稻畝有效穗比上年增加3.25萬穗,增幅15.9%;拋秧面積比上年增加3200畝,達3700畝;機插秧面積首次發展到1200畝。經專家測算和縣統計局調查核定,萬畝豐產示範片早稻平均畝產447.6kg,晚稻平均畝產461.8kg,比前三年該鎮平均畝產分別增幅11.2%、13.6%。生產成本降低。針對何源鎮化肥利用率不高、病蟲防治不理想現狀,在示範片積極開展取土樣測試,按配方卡進行合理施肥,平均每畝節省肥料8.2kg,節省成本16.4元;在病蟲防治上,積極應用耕漚治螟、超級送嫁藥、混合用藥保穗、殺蟲燈及機動噴霧器等技術措施,全年平均每畝節約成本23.8元,提高防治效果13.6%,達到了統防統治的目的。輻射作用較大。農村由於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下種田的農民素質相對較低,我們儘量在技術操作上做到簡便、實用,在傳授上做到語言通俗、易懂,使示範戶能及時向周邊鄉村輻射推廣,輻射面積超過7萬餘畝。
產業結構
何源鎮創新思路、謀求發展。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走特色農業之路。引導群眾發展種植中藥材,全鎮主要種植白花蛇舌草、廣東紫珠,種植面積約為500畝,產值達200餘萬元,訂單種植優質稻面積10000餘畝,年創產值1600多萬元,僅以上兩項農民就人均年增收1000餘元;同時,積極引導群眾發展特種養殖(竹鼠、棘胸蛙、牛蛙、中華土蜂等),形成何源特色,促進農民增收,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闖新路。進一步培植生豬、山羊、雞、鴨、鵝等畜禽養殖大戶,通過以點帶面,擴大全鎮畜禽養殖規模,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形成多產業發展格局;依託農、林、水業優勢,發展竹木加工工業,其中年產值百萬元以上的企業有3個。經過各級領導和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全鎮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穩步增長。
招商引資
山區落後,首先是基礎設施落後。為改變山區落後局面黨委政府千方百計動員爭取、組織和增加投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和外商投資環境。一是改善交通條件。對東公路升級改造(白改黑)工程於2018年10月全線貫通、通車,為何源鎮群眾出行提供極大的方便。楊蔣至龍虎山邊貿公路硬化全部竣工,為何源鎮貿易流通和旅遊發展奠定基礎。二是改善生產條件。組織村民修建水壩7座,提灌站2座,新修渠道2.5公里,引進浙江外商投資3萬元架設3000米索道,為高山林木開發出一條新路。三是改善村辦公條件。計劃用三年時間對村部實行全面改造。四是拉大城鎮框架。為加快城鎮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做好借地生財,以地興鎮的文章,不斷增加小城鎮人口,做旺人氣,以新建孔坊水泥路為主體,奠定新街建設的基礎。
歷代人物
張應韶,字治鳳,中國道教龍虎山第十六代天師,生卒年不詳。一生博學經典,精通道術,後隱居於龍虎山南崖山龍鬚井上(天門嶺龍鬚井上),擅長辟穀之術,能百日不進食。善吹鐵笛,與妻兒耕作自娛。一日,懸笛井上,以印劍授子順告知曰:「吾世傳真人之教,功及於人多矣吾今垂年,汝當傳守。」言迄,端作井上瞑目而化,年99歲,遂葬井旁,所耕之地號「黃沙坑」。元順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賜號為洞虛演道沖素真君。
劉中宮,宋沙門師,自蜀而來,見何源崖山天門嶺茂林修竹,林壑幽美,遂結茅山中。居民苦旱,問之乞雨。中宮云:「今歲當不雨,吾閔爾貧,雖雨,才沾蔬畦已。」他日,中宮入潭中,遺履石上,塗叟者守其履,俟之七日,師自外至,謂粟曰:「汝可謂誠篤。」問其所欲,曰:「吾惟嗜鴨肉。」今禱雨者,必先以鴨祭叟。然後得雨。師嘗謁撫州守,書刺曰:「豢龍僧某」。守惡其幻,詰之曰:「龍安在?」師曰:「明公勿驚」。以金盤盛水,探懷中若朽草,置水中,風雨大至,龍飛躍而去。
傅子云,字季魯,號琴山,南宋金溪(今屬江西)人。成童,登陸九淵門求學。以其年少,讓先從鄧約禮學習,尋晉為弟子。九淵自京師歸還,子云亦入太學,相見於途,共游桐江,答問探究儒學奧旨。天山精舍築城,九淵令設一席於旁,時命其代講,並將書院相付,其弟子有葉夢得。後曾任甌寧主簿,決訟斷獄必依經義。嘗言「場屋(科舉)之得失窮達不與焉,終身之窮達賢否不與焉。(《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時人以為名言。紹定四年(1231年),袁甫持節西江,提倡象山(陸九淵)之學,建象山書院,九淵諸弟子中,惟有子云巋然上座,為第一高足。他恪守師說,深受其師「六經皆我註腳」的思想影響,不拘於舊日經傳注釋的束縛,敢抒己見,曾作《社保義》。認為鄭注《周禮》,「半是緯語,半是莽制,可取者甚少」(《宋元學案·槐堂諸儒學案》)。着力於構築陸派門戶,為心學的建樹起了一定作用。陸九淵稱他「人品甚高,非餘子比也」(《象山全集》)卷九《與陳君舉》)。着有《易傳》、《論語集傳》、《中庸大學解》、《童子指義》、《離騷經解》等。
朱夏,字元會,原名受益,字好謙。元鳴陽朱家人。早年遊學吳澄門下,數舉進士不第,便杜門治經史。為文不及古不止。吳澄屢次稱讚。丞相賀某欲薦入史館,不就。知者多惜其才。至正年間,鄉冠起,竟遭其禍。著有《鳴陽集》,王文節為之序。稱其學精敏廣博,其文敷暢而淵厚,以明理為本。《中國名人大辭典》有載。
江球(1657—1725),字宜笏,號泉亭,孔坊人(今屬何源鎮)。清代古文家、詩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舉,次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後歷任山西、山東道監察御史、順天府(今北京)丞兼督學政,累遷至左副都御史。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庚辰,太常寺卿。次年十月戊子,宗人府府丞。五十六年十一月戊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雍正三年(1726年)五月癸卯乞假回籍。幾次典鄉試會試,拔才甚眾。為人端方,不拘私情,深得信任。文章多因事而發,有匡時弊,有利民生。有些觀點如倡廉潔,安良善,用人講德行等,至今仍有意義。著有《主善堂詩集》、《宜笏詩文存略》6卷。
孔俊卿:字彥佑,永和鄉鳴陽里(今孔家村),歷官山西東勝右衛,隆慶間(1567~1572)升南京崇仁衛指揮。其子永保,襲父職任山西平陽衛千戶。傳孔俊卿身高達9尺,力大無比,雙手能托起兩隻數百斤重的石獅。每次出征,衝鋒在前,戰功卓著。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魯的功德,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神宗皇帝下令在孔家村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這就是村民引以為傲的聖裔牌坊。歷經400多年的風雨,牌坊至今保存完好,為縣級保護文物。
何長生,筆名何杉、樂山,江西金谿縣何源鎮何源村人,大學畢業,中共黨員。1968年參加工作,歷任金谿縣何源公社、撫州地區群藝館、文化廣播電視局幹部,鷹潭市文聯文協主席及文聯副秘書長、秘書長、副主席,魯迅文學院學員,鷹譚市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二級。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明天的星》,散文集《眷戀》,長篇陳述文學《一位市委書記的故事》(合作),陳述文學集《紅帆》等。作品多次獲省、全國文學獎。
江殿榮(1919~1997),號南道,何源孔坊人。1947年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次年任教於寧都師範和興國師範。1949年,在國軍十二兵團怒潮學校任少校政治教官,同年7月,渡海到台灣。1950年離開軍隊,到高雄中學任教學教師,3年後成台南數學教師四大金剛之一,後又兼任陸空軍官學校副教授。
主要景點
崖山全景、雞尖石、豬精斷耳石、筆架峰、叼竹鷹、跑馬崗、蒸蓋嶺、仙女潭、涼水坑、五疊泉、三神壁合、訪師岩、峭壁懸洞、龍嘯九天、磜瀑、玉女瀑、靈藥谷、異草谷、馬尾水、青雲瀑、姊妹瀑、秀瀑幽潭、水簾幽洞、險崖飛瀑、十里絕壁、飛瀑留珠、竹林望曉、三港水、東風寺、古戰場、強盜洞、北源迎客松、興源迎客松、何源羅漢松、天門嶺鵝掌秋、峽山銀杏樹、聖裔坊、張應韶天師墓……
雞尖石
當你步入何源鎮境內時,抬頭遠觀,映入你眼帘的就是這一帶神話傳說的景觀——雞尖石。該石圍千米,高400米,聳立於懸崖峭壁之上。相傳在宋朝以前,龍虎山出現一水妖,每逢春季興風作浪,造成洪水泛濫,沖毀良田房屋無數,百姓叫苦連天。當時龍虎山張天師為民解難,特意從福建深山中選擇這地巨石,運回龍虎山,準備鎮壓水妖。誰知運到天門嶺主峰時,還差一山之隔就可降妖伏魔,卻在此時金雞報曉。張天師只好放下石頭,望山長嘆。此石至今仍威武雄立在天門嶺主峰,因其石形如雞尖,故被山民稱雞尖石,是為一大景觀。
涼水坑
涼水坑坐落在天門嶺半山腰,一條清涼的溪水從岩石中滲滲的流出,溪水清涼無比,內含多種豐富的礦物質元素。其整條溪流不到60米長,夏至熱冬至冷,外面氣溫無論是38度以上,還是0度以下,而這條溪流兩旁始終保持在17-18度左右。山民稱其為「神奇的涼水坑」,是大自然恩賜此山的一塊寶地。
訪師岩
訪師岩坐落在王家山峽谷峭壁之中,屬山體自然形成的崖洞,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崖洞前有一條從山頂直飛而下的溪流。相傳很早以前,張天師路過此地,見其洞前溪水長流、古木參天,洞外青山綠水,景色誘人,遂將此作為別府居住下來,在此評茶布陣、參研道法。傳說五福老人就是這裡的長客。如今時代變遷,仙人歸去,留下這一供後人評觀的古崖洞——訪師岩。
仙女潭
仙女潭坐落在天門嶺峽谷中段,三面環山,面積約半畝地。其潭水深幽,清澈見底。相傳古代天宮仙女常來此潭嬉水,或梳妝、或沐浴,故後人以仙女潭稱之。「天門嶺」山腳下,平坦寬闊,面積300多畝,這裡空氣新鮮,環境優美,冬暖夏涼,可打造立體果園,休閒別墅山莊。在這裡親自到果園採摘四季水果,垂釣、休閒、吃農家飯、遠離喧譁的城市,盡情享受純自然的山村風景,回歸自然,怡然自樂、收心養性是人生的一大趣事。
瀑布
天門嶺景區三條峽谷中,大小瀑布百餘處,溪流縱橫千餘條。其中尤以天門嶺峽谷主峰的龍嘯九天瀑布和黃家山峽谷主峰的險崖飛瀑為最。龍嘯九天高50餘米,位于山頂一處絕谷中,溪水從頂處凌空飛瀉、咆哮直下,聲音震耳欲聾、氣勢磅礴,仿佛一條銀龍從九天直撲而下,尉為壯觀!險崖飛瀑高70餘米,位於黃家山峽谷主峰陟壁處,三面光滑如鏡的絕壁之上,一條水柱從縫隙處奔騰而出,飛流直下二十餘米後碰上山壁橫樑,濺起萬千水花,後又飛瀉而下落入底潭中,遠遠望去,仿佛一條珠簾倒掛的銀帶別在青山之中,令人嘆為觀止。天門嶺瀑布群除龍嘯九天和險崖飛瀑外,較為有名的還有三姊妹瀑,每瀑落差約6米,寬4米,相隔分別為3米;青雲瀑,從高約10多米處飛瀉而下,沖人深潭,浪花四濺,轟鳴震耳,晴日可見美麗的彩虹;還有「清泉石上流」的一連串瀑布,寬度不等,長達200多米,甚為壯觀。
溪澗漂風
天門嶺三條峽谷隨處可見飛瀑流水,隨處可觀自然窟洞。谷內各有一條萬泉匯聚的溪水河,沿溪懸崖陟峭,河道寬闊彎延、遷回曲折,水流落差較大,湍急洶湧。河道彎彎有景、灘灘有趣。如開發休閒漂流和勇士漂流,將可在漂流於九九八拐凝無路的急流中領略刺激、驚險的漂流體驗,又可在追波逐浪中放鬆自心,感受大自然力量的張揚,體驗辟波斬浪中奮勇拼搏的人生真諦。陡壁棧道、雞尖石,聳立於懸崖峭壁之上,海拔1300多米,峭壁之下可開發一條2000米的古棧道,站立在古棧道之上,登高望遠瀰漫群山雲霧漂浮在你腳下,尤如傳雲駕霧,飄飄欲仙之感受。
金溪名村孔家
孔家位於何源鎮西部,距縣城約34公里。依山而建,風景秀麗,全村20戶人家,有16戶的戶主姓孔,他們是2000多年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孔子的一支嫡傳後裔。
視頻
金谿縣何源鎮太平矮腳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