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何滿潮[1]
礦山工程岩體力學專家。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1956年5月24日出生於河南省靈寶市,籍貫河南靈寶。1981年畢業於長春地質學院工程地質專業,1985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獲博士學位;2011年獲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主要從事礦山岩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研究。提出了「緩變型」和「突變型」大變形災害的概念及分類,研發了多套大變形災害機理實驗系統,創建了深部採礦岩體力學實驗室。通過大量實驗揭示了礦山岩體大變形災害的成災規律;提出了具有負泊松比效應的恆阻大變形錨杆(索)的理念,通過系列實驗定型了恆阻大變形錨杆(索)序列產品,成功應用於礦山工程實際,在「緩變型」和「突變型」兩類大變形災害的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獎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

何滿潮
何滿潮
出生 (1956-05-24) 1956年5月24日(68歲)
國籍 中國
籍貫 河南省靈寶市
民族
母校 長春地質學院
職業 教授
研究領域
礦山岩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的研究

目錄

教育背景

  1. 1977年~1981年,長春地質學院工程地質專業,獲學士學位。
  2. 1981年~1985年,長春地質學院工程地質專業該校,獲碩士學位。
  3. 1985年~1989年,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系,獲博士學位。
  4. 2011年,獲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 1989年,何滿潮畢業,獲得工程力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
  • 1998年,何滿潮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 1998年,何滿潮成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入選者。
  • 2000年,何滿潮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創建了深部岩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實驗室(2008年被國家批准為國家重點實驗室)。
  • 2013年,何滿潮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6年12月12日,在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何滿潮當選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第八屆理事會理事長。

研究方向[2]

何滿潮教授長期深入礦井生產一線,致力於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災害控制理論和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果。在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機理研究方面,從控制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緩變型」和「突變型」大變形災害的概念及分類;揭示了井下高溫高濕環境引起軟化大變形、強度衰減以及吸附瓦斯逸出的規律;在實驗室第一次再現了岩爆發生的全過程,得出了岩爆強度決定於高應力岩體壓縮彈性能、岩爆模式受結構面產狀控制的重要結論。在礦山岩體大變形控制理論和技術方面,提出了以恆定支護阻力下有效控制礦山工程岩體大變形災害的恆阻大變形支護理念;研發了具有負泊松比效應的恆阻大變形錨杆(索)新材料,其恆阻運行長度等物理力學參數均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建立了恆阻大變形支護材料結構力學模型,推導了與工程岩體相互作用能量平衡方程;提出了「預留變形量的恆阻大變形錨杆高預應力支護」新方法,實現了對礦山岩體變形能量的有控制性的釋放;通過井下工業試驗,揭示了恆阻大變形支護有效控制衝擊破壞的機理,提出了通過超前切縫、釋放堅硬頂板能量、無煤柱開採、避免應力集中和釋放構造應力、綜合控制岩爆發生的新方法。在配合控制理論和技術的實驗研究方面,研發了井下環境岩體物理力學性質、大變形破壞模式、災害控制技術相關的實驗系統13套,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取得的實驗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吸引了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多位國外知名專家來實驗室合作研究。

主要成就

何滿潮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相關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專利、美國和香港發明專利共計21項;發表學術論文138篇,被國內外收錄引用7506篇次,其中:SCI收錄的22篇論文,有6篇被評為「岩石力學與採礦」等國際權威雜誌的TOP 25熱點論文;有4篇次入選「中國百篇最有影響學術論文」;我國本領域權威雜誌《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30年統計,何滿潮發表的論文以單篇SCI檢索37次,SCI總檢索數90篇次排列論文作者第一。培養畢業了碩士55名、博士和博士後40餘名,所領導的科研團隊被評為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為我國礦山工程科技進步、礦山安全生產和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

  • 1998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
  • 2011年 比利時MONS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 201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4]
  • 2016年6月2日 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5]
  • 2017年5月 全國創新爭先獎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