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强
走进位于广东二沙头的广东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武术馆,“啊、哈、嘿、嗨……”令人目不暇接的推、劈、斩、崩、撞等专业武术动作伴随着强劲有力的发声,广东武术健儿们正热火朝天地训练着。场边一名教练手指一挥,示意队员纠正姿势,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他就是广东武术队南拳主教练何强。
何强是我国著名的“南拳王”,集全运会、世界冠军和两届亚运冠军于一身,退役当教练后又培养了黄光源、袁晓超、吴毅懿、吴财宝等一批世界冠军,书写了中国武术的辉煌。本报记者对一直为中国武术事业作贡献的何强进行了专访,揭开其辉煌的背后……
追梦 粤西农村走出的世界冠军
1970年,何强出生于广东省湛江雷州市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好动的他,非常羡慕那些“好像能‘飞’起来的武林高手”。在小学时何强便展示了良好的体育天赋,是校运会田径短跑和跳高的冠军,然而从小便有江湖义气的何强更喜欢武术。小学5年级暑假时,他便报名参加雷州体校举办的武术培训班,开始追逐“武林高手”、“武林豪侠”的梦想。令他感动的是,起初怕影响学习并不乐意让自己练武术的父母,最终被何强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没有后顾之忧的何强,在启蒙教练许凤阳的执教下,狠练基本功,每天和几个队友早上5点就起床从家或体校跑到另外的学校操场,一跑就是几千米甚至上万米。
何强开始接触拳种并不是南拳而是长拳,在长期努力下,何强武艺突飞猛进。1984年,何强参加在湛江举行的广东省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年仅14岁的他便获得长拳冠军,引起广东武术队教练的注意,1985年他被选拔进入省武术集训队,第二年他在省运会中一举获得南拳、对练和棍术三项冠军,同年还正式成为广东武术队的一员。1987年,17岁的何强代表广东参加了六运会,尽管没能取得好成绩,但他已是同一批年轻选手唯一一名通过选拔进入省队的队员,其进步大家有目共睹。1989年,他已获得全国锦标赛的前三名。1990年,武术首次进入亚运会,在1989年国家武术亚运队伍选拔中,何强凭借强大的实力成功入选。亚运会前,他还获得马来西亚国际武术邀请赛的南拳冠军。这一冠军让他增强了国际比赛经验,1990年北京亚运会,何强一举夺得南拳冠军,也成为中国第一个拿到亚运会武术金牌的运动员。
亚运会后,何强回到雷州县城,整个县城沸腾了。所有家乡父老为其呐喊,庆祝何强成为雷州首个亚运冠军,县领导对其进行表彰。“那时,我就立志,还要为家乡、为省和国家争光,成为世界冠军。”何强说,在广东省队,有陈昌棉、黄建刚等昔日“南拳王”的悉心指导,让他对自己信心十足。
1993年,是何强难忘的一年,他首次加冕全运会冠军,还夺得第二届武术世锦赛南拳金牌,成为中国武术南拳首个全运会、亚运会和世锦赛冠军的“大满贯”得主。第二年,他在广岛亚运会上成功卫冕武术南拳冠军,运动员生涯达到巅峰。
转型 “南拳王”成“冠军教头”
体育界的一个共识:“拿冠军难,保冠军更难。”这句话也在何强身上得到了体现。由于身体伤病和南拳规则的改革,何强武术生涯逐渐走下坡路。1997年,上海八运会,何强未能再次夺冠,获得第三。伤病侵袭、状态下滑以及广东南拳新人不断涌现,也让何强于全运会后退役。“实际上,八运会本想用金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还是留下了遗憾。”
退役后,何强尝试转型。开武校当校长,不过长年在运动队不擅经营与管理,武校效益一般。2001年,何强回到省队,开始了教练生涯。从此他亦走上了武术另一条辉煌之道。弟子们也非常争气,在国内外赛场上纷纷夺冠,他也被国家队看中,担任国家队教练,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教头”。
福星 首金情缘 亚运“第一人”
事实上,不管是运动员还是作为教练员,天赋与勤奋兼具的何强在中国武术史上可谓是“福星”。“首金”、“亚运”,是他武术辉煌的两个关键词。北京亚运会,他夺得中国武术首金;2001年广东九运会,他的弟子陈仑获得全运首金;2010年广州亚运会,何强弟子袁晓超摘得亚运首金。
从北京、广岛,再到多哈、广州,四届亚运会,何强都是“冠军”,只是多哈和广州亚运会,他是以教练身份指导弟子夺魁,如此辉煌成绩,堪称中国武术亚运史上“第一人”。“20年前自己夺得亚运冠军,20年后广州亚运弟子夺冠,亚运会跟我非常有缘。”还有可喜的是,2008年成为奥运会火炬手的何强,在2010年也成为亚运会火炬手,而且是作为亚运火炬传递湛江站首棒火炬手,当他举起圣火的那一刻,家乡再一次沸腾了。
梦想 让南拳发扬光大
尽管中国武术没能进入奥运会,让担任国家武术队南拳教练的何强未能实现奥运梦想,但何强武术生涯也无甚遗憾。如今,何强家庭生活温馨,妻子赵秋荣原是广东武术队员,也是何强的师妹,现已在广州市海珠区当武术教练。儿子4岁,聪明可爱。何强说,家庭的温暖也让他对武术事业一如既往。
今年是全运会年,何强希望他的弟子黄光源、吴杰龙、魏红、李剑鸣等人,认真备战,到时能发扬广东南拳的特点风格,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何强坦言,他的梦想是将南拳发扬光大。南拳深厚的底蕴、风格特点和精气神、发声和动作等凸显的内涵要得到传承。“有机会,我想通过论文或出书,将南拳这一项目的内涵和精神作深入分析和阐述,让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南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