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余光倬
图片来自名人简历网

余光倬(1817年-?),1817年,江苏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中国清朝官员,进士出身。为人机警敏锐,判案谨慎,不轻易置人于法。

目录

基本信息

本 名:余光倬

号:幼冰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江苏武进县

出生日期:1817年

职 业:清朝官员

人物简介

余光倬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中己亥科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式丁未科张之万榜二甲第一百零二名进士,榜名汝侗。初授刑部主事,荐升郎中,为人机警敏锐,判案谨慎,不轻易置人于法。咸丰九年(1859年),户部钞票狱起,冬至日,户部稿库发生火灾,文宗降旨命宗令载垣会同刑部审讯。当时郑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结党营私,欲借机清除异己,株连逮问者不下千人。光倬受命负责讯问,载垣等人以密奉圣旨相要挟,光倬不为所动,秉公执法,并拖延此案。辛酉政变后,载垣、端华、肃顺皆死,有圣旨命刑部半月结案,光倬按期上奏,最终仅牵连商人马锡禄问罪,其余人都被释放。

履历

同治元年(1862年),原两江总督何桂清因之前对阵太平军时放弃常州城逃跑而最终押至京师,下狱论罪。余光倬依据《大清律》“地方大吏逃奔蹶事”,认为应以斩监候加重惩处,上奏请拟斩立决。朝中高官多为何桂清故旧,纷纷表示不应加重治罪,以求延缓其死。唯有给事中郭祥瑞等再次上疏弹劾,请求速正典刑。此事再下大学士及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覆议,并由刑部主稿。光倬力陈何桂清罪责之严重,坚持将其立斩。同治元年六月十三日,奏上,旨改斩监候,秋后处决。同年十月,朝廷最终下特旨将何桂清斩首。光倬因此得罪何桂清旧部,接连被侍读学士王拯、给事中博桂弹劾,虽然查无实据,但光倬也因屡被弹劾而受牵连,其京察一等、御史记名被撤销。不久,王拯、博桂都获罪降职,而光倬也因母丧归里,再未复出。

清史记载

余光倬,字省来,号幼冰,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光倬性警敏而虑囚详慎,不轻丽人于法。咸丰九年户部钞票之狱起,冬至日,户部稿库火,有旨使宗令怡王载垣会同刑部审讯。时步军统领郑王端华、户部尚书宗室肃顺朋比用事,意欲有所倾陷,株连逮问者不下千人。光倬承鞫斯狱,载垣等时以密奉圣旨相恫愒,光倬执正不阿,因迁延不竟其事。会穆宗毅皇帝登极,载垣、端华、肃顺坐法诛,有旨限刑部半月速结。光倬勾稽剖决,依限奏上,仅坐商人马锡禄以罪,余皆获释。同治元年,江督何桂清始就逮至京,光倬据《大清律》地方大吏逃奔蹶事,比照守边将帅失守城寨斩监候律,拟斩监候,情罪重则拟斩立决,仍请上裁。时朝中大僚多为何桂清旧故,谓不当加重,冀缓其死。而给事中郭祥瑞等复交章论劾,请速正典刑。下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议覆,由刑部主稿。光倬草奏曰:已革两江总督何桂清身膺疆寄,受国厚恩,岂不知军旅之事,有进无退,守土之责,城存与存?况其时常州有兵有饷,并非不可固守,乃首先弃城逃避,致令全局溃败。望亭为无锡至苏州要冲,业经奏明截留长龙船,扎营于此,乃并未身经一战、命杀一贼。忽于苏州失陷之前一日,率师船退驻福山海口,是其撤兵远遁,纵寇殃民,尤罪迹之昭著者。至刑部历年审办军营失事成案,均视此为轻,惟余步云系由斩候加至斩决,情罪相等。虽带兵提督与统兵总督稍有不同,然论疆寄,则文臣视武臣为重;论军法,则逃官与逃将同诛;论情节,则闻警屡逃,非被攻被围变出不测者可比;论地方,则全省糜烂,非一城一寨偶致疏防者可比。请仍照原拟,从重拟以斩立决。u2019同治元年六月十三日奏上,得旨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是日,有旨以内阁侍读学士王拯奏劾光倬趋附迎合,苛刻锻炼,下刑部案治,皆不得其实。其年十月,何桂清竟奉特旨诛。二年,给事中博桂以部有剧盗越狱,复摭前事劾光倬,下部覆案,亦无实。坐屡被参劾,撤销京察一等及御史记名。未几,王拯以与人互纠,获罪降调,博桂以风宪官贿卖参折遣戍黑龙江。而光倬亦以母忧归。遂不复出。[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