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成
余大成,字集生,號石衲,江寧人。明朝政治人物。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兵部職方司主事。參與保衛北京的戰鬥,並自稱與袁崇煥接觸,以招回關寧軍。崇禎帝曾親書「清執」二字賜給了他。 崇禎四年擔任山東巡撫期間,發生「吳橋兵變」。起初主張剿滅叛軍的余大成在所部被孔有德數百人擊潰後喪失了繼續作戰的勇氣,主張招撫,並嚴禁與叛軍作戰,被嘲笑為「白蓮督院」。然而招撫多次失敗,導致兵馬損失和大員被害,上震怒,將其貶謫。 崇禎八年,他在被貶前往廣東電白途中,特別迂道至東莞,弔祭袁崇煥,慷慨嗚咽,見者聲淚俱下。他既是袁崇煥的繼任者,又是袁崇煥的崇拜者。著有挺袁名著《剖肝錄》。
目錄
1人物簡介
余大成,字集生,號石衲,江寧人。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官兵部職方司主事。參與保衛北京的戰鬥,並自稱與袁崇煥接觸,以招回關寧軍。崇禎帝曾親書「清執」二字賜給他。
崇禎四年擔任山東巡撫期間,發生「吳橋兵變」。起初主張剿滅叛軍的余大成在所部被孔有德數百人擊潰後喪失了繼續作戰的勇氣,主張招撫,並嚴禁與叛軍作戰,被嘲笑為「白蓮督院」。然而招撫多次失敗,導致兵馬損失和大員被害,上震怒,將其貶謫。
崇禎八年,他在被貶前往廣東電白途中,特別迂道至東莞,弔祭袁崇煥,慷慨嗚咽,見者聲淚俱下。他既是袁崇煥的繼任者,又是袁崇煥的崇拜者。著有挺袁名著《剖肝錄》。
明史記載
余大成者,江寧人也。不知兵。初為職方,嘗奏發大學士劉一燝私書,齮之去。後又以事忤魏忠賢,削籍歸,有清執名。而巡撫山東,則白蓮妖賊方熾,又有逃兵之變,皆不能討。及聞有德叛,即託疾數日不能出,不得已遣中軍沈廷諭參將陶廷鑨往御,則皆敗而走。大成恐,遂定議撫,而元化軍亦至。
元化者,故所號善西洋大炮者也,至是亦主撫,檄賊所過郡縣無邀擊。賊長驅,無敢一矢加者。賊佯許元化降。元化師次黃山館而返,賊遂抵登州。元化遣將張燾率遼兵駐城外,總兵張可大率南兵拒賊。元化猶招降賊,賊不應。五年正月戰城東,遼兵遽退,南兵遂敗。燾兵多降賊,賊遣之歸,士民爭請拒勿內,元化不從,賊遂入。日夕,城中火起,中軍耿仲明、都司陳光福等導賊入自東門,城遂陷。可大死之。元化自刎不殊,與參議宋光蘭、僉事王征及府縣官悉被執。大成馳入萊州。
初,登州被圍,朝廷鐫大成、元化三級,令辦賊。及登失守,革元化職,而以謝璉代。有德既破登州,推九成為主,己次之,仲明又次之。用巡撫印檄州縣餉,趣元化移書求撫於大成曰:「畀以登州一郡,則解。」大成聞於朝。帝怒,命革大成職,而以從治代。
先是,賊攻破黃縣,知縣吳世揚死之。至是,攻萊,從治、璉與總兵楊御蕃等分陴守。御蕃,肇基子。肇基,從治所共剿滅妖賊鄒、滕者也。御蕃積戰功至通州副總兵。會登州陷,兵部尚書熊明遇奏署總兵官,盡將山東兵,與保定總兵劉國柱、天津總兵王洪兼程進。遇賊新城,洪先走。御蕃拒之二日,不勝,突圍出,遂入萊城,從治、璉倚以剿賊。賊攻萊不下,分兵陷平度,知州陳所問自經。賊益攻萊,輦元化所制西洋大炮,日穴城,城多頹。從治等投火灌水,穴者死無算。使死士時出掩擊之,毀其炮台,斬獲多。而明遇卒惑大成撫議也,命主事張國臣為贊畫往撫之,曰「安輯遼人之在山東者」,以國臣亦遼人也。國臣先遣廢將金一鯨入賊營,已而國臣亦入,為賊移書,遣一鯨還報曰:「毋出兵壞撫局。」從治等知其詐,叱退一鯨,遣間使三上疏,言賊不可撫。最後言:「萊城被圍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為撫議誤矣。國臣致書臣,內抄詔旨並兵部諭帖,乃知部臣已據國臣報,達聖聽。夫國臣桑梓情重,忍欺聖明而陷封疆。其初遣一鯨入賊營,何嘗有止兵不攻之事?果止兵,或稍退舍,臣等何故不樂撫?特國臣以撫為賊解,而賊實借撫為緩兵計。一鯨受賊賄,對援師則誑言賊數萬,不可輕進;對諸將則誑言賊用西洋炮攻,城將陷矣,賴我招撫,賊即止攻。夫一鯨三入賊營,每入,賊攻益急。而國臣乃雲賊嗔我縋城下擊,致彼之攻。是使賊任意攻擊,我不以一矢加遺,如元化斷送登城,然後可成國臣之撫耶?當賊過青州,大成擁兵三千,剿賊甚易。元化遺書謂『賊已就撫,爾兵毋東』,大成遂止勿追,致賊延蔓。今賊視臣等猶元化,乃為賊解,曰吳橋激變有因也,一路封刀不殺也,聞天子詔遂止攻掠也。將誰欺!盈庭中國臣妄報,必謂一紙書賢於十萬兵,援師不來,職是故矣。臣死當為厲鬼以殺賊,斷不敢以撫謾至尊,淆國是,誤封疆,而戕生命也。」疏入,未報。
當是時,外圍日急,國柱、洪及山東援軍俱頓昌邑不敢進,兩撫臣困圍城中。於是廷議更設總督一人,以兵部右侍郎劉宇烈任之。調薊門、四川兵,統以總兵鄧?,調密雲兵,統以副將牟文綬,以右布政使楊作楫監之,往援萊。三月,宇烈、作楫、國柱、洪、?及監視中官呂直,巡按御史王道純,義勇副將劉澤清,新兵參將劉永昌、朱廷祿,監紀推官汪惟效等並集昌邑。?、國柱、洪、澤清等至萊州,馬步軍二萬五千,氣甚盛。而宇烈無籌略,諸師懦怯,抵沙河,日十輩往議撫,縱還所獲賊陳文才。於是賊盡得我虛實,益以撫愚我,而潛兵繞其後,盡焚我輜重。宇烈懼,遂走青州,撤三將兵就食。?等夜半拔營散,賊乘之,大敗。洪、國柱走青、濰,?走昌邑,澤清接戰於萊城,傷二指,亦敗走平度,惟作楫能軍。三將既敗,舉朝譁然,而明遇見官軍不可用,撫議益堅。
先是,登州總兵可大死,以副將吳安邦代之,安邦尤怯鈍。奉令屯寧海,規取登州。仲明揚言以城降,安邦信之,離城二十五里而軍。中軍徐樹聲薄城被擒,安邦走還寧海。登既不能下,而賊困萊久,璉、從治、御蕃日堅守待救。至四月十六日,從治中炮死,萊人大臨,守陴者皆哭。
山東士官南京者,合疏攻宇烈,請益兵。於是調昌平兵三千,以總兵陳洪範統之,洪範亦遼人。明遇日跂望曰:「往哉,其可撫也。」天津舊將孫應龍者,大言於眾曰:「仲明兄弟與我善,我能令其縛有德、九成來。」巡撫鄭宗周予之兵二千,從海道往。仲明聞之,偽函他死人頭紿之曰:「此有德也。」應龍率舟師抵水城。延之入,猝縛斬之,無一人脫者。賊得巨艦,勢益張。島帥黃龍攻之不克而還。遂破招遠,圍萊陽。知縣梁衡固守,賊敗去。
宇烈復至昌邑,洪範、文綬等亦至。萊州推官屈宜陽請入賊營講撫,賊佯禮之。宜陽使言賊已受命,宇烈奏得請,乃手書諭賊令解圍。賊邀宇烈,宇烈懼不往。營將嚴正中舁龍亭及河,賊擁之去,而令宜陽還萊,文武官出城開讀,圍即解。御蕃不可,璉曰:「圍且六月,既已無可奈何,宜且從之。」遂偕監視中官徐得時、翟升,知府朱萬年出。有德等叩頭扶伏,涕泣交頤,璉慰諭久之而還。明日復令宜陽入,請璉、御蕃同出。御蕃曰:「我將家子,知殺賊,何知撫事?」璉等遂出。有德執之,猝攻城,卻令萬年呼降。萬年呼曰:「吾死矣,汝等宜固守。」罵不絕口而死。賊送璉及二中官至登囚之,正中、宜陽皆死。
初,撫議興,獨從治持不可。宇烈諸將信之,而尚書明遇主其議。從治死,璉遂被擒。於是舉朝恚憤,逮宇烈下獄,調關外勁卒剿之,罷總督及登萊巡撫不設,專任代從治者朱大典以行。明遇坐主撫誤國,罷歸,遂絕撫議。八月,大典合兵救萊。兵甫接,賊輒大敗,圍解。有德走登州,九成殺璉及二中官。大典圍登,九成戰死。城破,追剿,有德、仲明入海遁。生擒承祿等,斬應元,賊盡平。事詳《大典傳》。詔贈從治兵部尚書,賜祭葬,廕錦衣百戶,建祠曰「忠烈」;贈璉兵部右侍郎,亦賜祭葬,建祠,廕子;以御蕃功多,加署都督同知,總兵,鎮登、萊。而宇烈以次年遣戍。璉,字君實,監利人。宇烈,綿竹人,大學士宇亮兄也。其戍也,人以為失刑。大成逮下獄,遣戍。赦還,卒於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