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富
余永富 (1932年9月30日 - ) 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中国选矿工程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1956年分配到长沙矿冶院工作,现任长沙矿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余永富院士长期从事难选红铁矿、大型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选矿研究,在武钢大冶混合型铁矿(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新工艺新设备研究,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强磁―浮选回收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河南舞阳铁矿及首钢秘鲁铁矿选矿研究等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选矿生产关键技术难题。
余永富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32年9月30日 河南南阳南召县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目录
人物经历
1932年9月30日,余永富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县。
1952年10月—1956年9月,在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选矿系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1956年1月—1962年1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长沙分所工作。
1958年5月—1958年12月,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
1962年1月—1978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工作。
1978年1月—1988年1月,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所选矿室副主任。
1988年1月—1995年1月,担任冶金工业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副主任。
1995年1月,在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2001年1月,担任武汉理工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学习工作
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选矿系,1956年分配至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理事。历任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所)选矿室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等兼职教授;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
学术成就
余永富院士。先后取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十余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针对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铌、多金属矿山进行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研制完成弱磁-弱磁-浮选综合回收铁、稀土选矿工艺流程;使包钢的选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并在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包钢现流程铌的回收利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 "鞍山贫赤(磁)铁矿选矿新工艺新药剂新设备研究及工程应用"获2003年度冶金科技进步(冶金部)特等奖,并在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系统研究及工业生产实践"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近100篇。
科研成就
余永富为武钢大冶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磁选新设备、新工艺解决了无法生产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中国国内外独特的选矿新工艺,解决了长期制约包钢铁及稀土生产的白云鄂博多金属矿选矿难题;针对中国铁矿山及炼铁现状,首次提出在中国铁矿山开展“提铁降硅”建议及研究,指出降低铁精矿中硅含量的重要意义,对中国高炉实现“精料方针”有指导作用。
据2020年4月中南大学校友总会官网显示,余永富主持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研制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及新型工业用强磁选机,并投入生产;并针对包头白云鄂博铁矿难选特性,提出了“磨矿基本单位、磁选分组、浮选分选、铁反浮连生体、稀土(铌)逐一优先浮选分离”的独特选矿方法,研制完成弱磁—弱磁—浮选综合回收铁、稀土选矿工艺流程;使包钢的选矿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余永富曾从事过湖北大冶、河南舞阳、福建钟山、包头白云鄂博等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在红铁矿、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矿等选矿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主持的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研制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按这个流程建成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年处理混合铁矿石能力达200万吨。
余永富 | |
---|---|
余永富:矿石中取“真金” |
2000年,针对中国铁矿山铁精矿质量差,影响高炉炼铁效益的现状,余永富研究提出中国铁矿山选矿应以提高铁精矿质量(提铁降硅)为发展方向,使中国铁矿山选矿出现了新局面,使国产铁精矿质量普遍提高到一个新的标准,为中国炼铁工业产生了经济效益。 科研获奖
奖项荣誉
余永富院士在1985-1997年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冶金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部级奖6项,其中"包头白云鄂博大型多金属矿弱磁-强磁-浮选回收铁、稀土矿物选矿新工艺研究"1992年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1986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并获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劳动奖章"[5],1989年被评为湖南省特等劳动模范[6],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7]。
这位被我国冶金界称为"选矿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在过去40多年中曾从事过湖北大冶、河南舞阳、福建钟山、包头白云鄂博等铁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在红铁矿、多金属共生矿及稀有金属矿等选矿领域,取得了多项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他主持的武钢大冶铁矿混合性铁矿石选矿工艺研究,研制了"弱磁选-强磁选新工艺",按这个流程建成的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年处理混合铁矿石能力达200万吨,前4年就赢利2100多万元。他参与主持研究的"包钢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及产品开发与应用"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获"湖南科技之星"荣誉称号。但是,他没有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仍然坚守在选矿试验现场,并在包钢铌资源选矿新工艺和双提一降(进一步提高铁精矿品位、回收率,降低杂质含量)的科研攻关取得新的突破,使白云鄂博的选矿技术呈现出更光明的前景。并撰有《武钢大冶铁矿的提高铁精矿品位提高回收率实验研究报告》、《白云鄂博氧化矿弱磁-强磁-浮选综合回收铁、稀土工业分流试验》等论文、研究报告数10篇。
社会任职
余永富,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理事,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钢铁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顾问。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主任,中国稀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稀土学会矿山选矿分会顾问(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分会顾问(理事)等职务。
人物评价
余永富被中国冶金界称为“选矿王“ 。(中南大学校友总会评) 余永富积极乐观、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武汉理工大人,他是武汉理工大学永远的财富和骄傲。(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