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饶理
余饶理(英语:George Ede;1854年7月10日-1904年1月7日),是一位生于英国的长老教会传教士、教育家兼文学家。他在1883年受英国长老教会差遣至台湾,并于1896年迁至广东。他是台南长老中学(现长荣中学前身)首任校长,并著有《三字经新纂白话注解》一书。
古罗马是基督教早期主要的传教方向之一,但是在米兰赦令[1]发布以前,基督教在罗马被严重的迫害。不久之后,基督教又被定位罗马国教,希望用它来维持帝国的统治,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以及西罗马的灭亡,古罗马文明以东罗马帝国的形式存在,基督教仍是其国教。东罗马依靠基督教的作用来控制民心,维持统治,并且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进入封建时代,并存在了1000多年[2]。
目录
简介
余饶理毕业于苏格兰爱丁堡师范学院,受训成为教育家。1883年12月23日,受英国长老教会派遣,余饶理偕同妻子余安妮来台从事宣教工作。他在台南学习台语,并成为第一位负责教育工作的宣教士。来台数月后,因罗马字易于使用与学习,他便已精通台语,并逐日前往台南神学院教导学生读写白话字。
受台南教士会指派,余饶理尽力筹备中学的设立,终于在1885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台南长老教中学”,并出任首任校长。创校之初,校舍为老旧楼房,从各教会小学前来就读的学生仅10名,至该年年底才增额至20名。然而,老旧楼房十分狭小,且白蚁丛生,并不利于办学。至1890年时,更因考量学生安全,而停课4年之久。后来得到来自英国格拉斯哥长老教会神学校500英镑的募款,于新楼西南方建立起新的校舍。1894年重新办学,收纳60名学生。
1895年10月20日,乙未战争台南城沦陷前一日,余饶理曾自安平写信给人在台南城的巴克礼及宋忠坚牧师,告知两人刘永福及民主国官员“走路”的消息,促成巴克礼代表台南地方领袖请求日军和平占领台南,被喻为“救著全台南的一张批”。1896年,台湾进入日治时期,为因应时代需求,余饶理提出教授日语及英语的建议。此外,自从创校以来,余饶理也长期推动设置师范学院,培养教会小学的教员,然计划最终无法实现。
余饶理在台生活期间,认知到许多读书人专注于研究《四书》与《五经》,却对《三字经》十分轻视。因此,他以白话字撰写并出版了《三字经新纂白话注解》一书。此书不仅提供学习者逐字台语读音与解释,也载明其文句与中国历史典故的关联。1894年初版印800本,1904年再版印2000本,售价银圆2角5分。
余夫人安妮定居台湾13年间,因水土不服,经常生病。经医师建议决定离开台湾。1896年9月,余氏夫妇前往中国广东的客家庄五经富从事崭新的宣教工作。随后,余饶理在五经富又工作了8年之久直至去世,期间除办理小学教育,也经营书房。
视频
余饶理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米兰敕令》:是谁使基督教从被迫害宗教变成最大法定宗教的,搜狐,2020-11-11
- ↑ 向来禁止基督教的罗马帝国最终却选择与之和解甚至尊为国教,搜狐,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