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佛手瓜白粉病

佛手瓜白粉病

佛手瓜白粉病
原圖鏈接

南方露地栽培時有發生,北方主要發生在棚室或露地或反季節栽培條件下。主要為害葉片。葉面初生白色小粉斑,後逐漸擴展融合,嚴重時整個葉面覆一層白色粉霉狀物,持續一段時間後,致葉緣上卷,葉片逐漸乾枯死亡。葉柄和莖蔓均可染病,症狀與葉片相似。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佛手瓜白粉病

 
佛手瓜病害
原圖鏈接

外文名:Chayote powdery mildew

分類地位:子囊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症狀及危害

佛手瓜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也可發病,果實不易發病。佛手瓜白粉病發病時葉面先產生白色小粉斑,後逐漸向四周擴展融合形成邊緣不明顯的連片白粉,嚴重時整個葉面覆一層白色粉霉狀物,一段時間後,致使葉緣上卷,葉片逐漸乾枯死亡。葉柄和莖蔓染病時,症狀基本與葉片相似。

病因

白粉病菌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溫室的瓜類作物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田間再侵染主要是發病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由於此菌繁殖速度很快,易導致流行。白粉病在10~25℃均可發生。能否流行,取決於濕度和寄主的長勢。低濕可萌發,高濕萌發率明顯提高。因此,雨後乾燥,或少雨但田間濕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較高的濕度有利於孢子萌發和侵入。高溫乾燥有利於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擴展,尤其當高溫乾旱與高濕條件交替出現,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45%左右的低濕度下也能發芽,反之在葉面結露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病菌生長發育反而受到抑制。[1]

傳播途徑和發病原因

1、白粉病菌可在月季花或大棚及溫室的瓜類作物或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田間再侵染主要是發病後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或雨水傳播。由於此菌繁殖速度很快,易導致流行。

2、白粉病在10~25℃均可發生.能否流行,取決於濕度和寄主的長勢。低濕可萌發,高濕萌發率明顯提高。因此,雨後乾燥,或少雨但田間濕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較高的濕度有利於孢子萌發和侵入。高溫乾燥有利於分生孢子繁殖和病情擴展,尤其當高溫乾旱與高濕條件交替出現,又有大量白粉菌及感病的寄主此病即流行。

3、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45%左右的低濕度下也能充分發芽,反之在葉面結露持續時間長的情況下,病菌生長發育反而受到抑制。[2]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播種前應在地面新高脂膜防土層板結,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

2、種子處理。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

3、加強栽培及肥水管理,適當施用氮肥,降低田間濕度。雨天注意清溝排水,防止漬水,在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各噴灑壯瓜蒂靈使瓜蒂增粗,強化營養輸送量,增強植株抗逆性,促進瓜體快速發育,使瓜型漂亮,汁多味美。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要及時噴灑藥劑加新高脂膜形成保護膜,隔離病源菌,防止病菌借風雨再次傳播感染。[3]


相關視頻

我去年種植佛手瓜的方法是錯誤的 看看您是不是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農村大叔教你種植「佛手瓜」,小小的技巧能讓收穫翻倍,快來學學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