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第16號(于堅詩歌)
作品原文
雪來了 門躲着
一切都很溫暖
有一些事要靜靜地想想
一些和過去和將來的事情
現在也沒有一封回信
郵遞員是個綠色的男人
他送報紙送彩色畫報
我給過他許多郵票許多信封
現在也沒一封回信
這是一個結婚的年頭
許多人收到過紅紙的請柬
也許我應該結婚了
像朋友們一樣
去旅行 在春天的北方
在一首五十行的詩里
我歌唱過那裡的白楊
有些甜蜜 有些辛酸 有些茫然
從前我在工廠的時候
喜歡和小雷一起看電影
記不得是哪一幕 那牡 哭過
隔壁的女人回家了
她輕輕地鑽進被窩
像一隻溫柔的母貓 (我猜)
雪一樣輕的嘆息
雪一樣厚的牆壁
她的丈夫是個炮兵
今年夏天在二樓 我見過他們
雪睡了 夜有一個白色的枕頭
寒風吹亮了月光
十二月默默地站在街上
有些甜蜜 有些辛酸 有些茫然
作者簡介
于堅,男,1954年8月8日,出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80年代成名,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1]
于堅幼時因病致弱聽,14歲輟學。16歲「文革」時期,學校停課,國家分配進入工廠當工人9年。16歲後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宣傳幹事、農場工人、大學生、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等。20歲開始塗鴉寫詩,25歲首發作品。
1983年與同學發起銀杏文學社出版《銀杏》。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1985年與詩人韓東、丁當等創辦《他們》文學雜誌。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2]
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名》、《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台北)、《作為事件的詩歌》(荷蘭語版)、《飛行》(西班牙語版)、《棕皮手記》、《雲南這邊》、《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元創造》(詩集,2006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出版)。
于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從上世紀90年代的《棕皮手記》到近年的《相遇了幾分鐘》,于堅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的另一種言說方式:睿智、博學、平易、多言。《隴上行》和《印度記》,是他近兩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種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特點,還強化了在歷史話語中發現日常性的特點。于堅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將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使得他的敘述和描寫,在體驗和經驗、現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遊、自由穿梭,堪稱當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舊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並沒有從文學中獲得財富。在雲南昆明,每天上午寫作,不超過2000字,在靜靜的寫作中,于堅卻堅守着風起雲湧的80年代理想主義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堅、韓東拉起大旗的《他們》和非非、莽漢、《傾向》、海上詩群一起,都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