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侍講學士

侍講學士,中國古代中央政府官職之一。該官職主要配置於內閣或翰林院,轄下有典簿,侍詔等。明朝為從五品,清為從四品。 主要任務為文史修撰,編修與檢討。1912年,清朝滅亡後,該官職廢除。

目錄

基本信息

名稱 侍講學士 職能 文史修撰
性質 官職 配置 內閣或翰林院

簡介

官名。

宋、金翰林學士院有翰林侍讀學士、翰林侍講學士,掌為皇帝進讀書史,講解經義,備顧問應對。

元翰林兼國史院與蒙古翰林院沿置,改稱為侍讀學士、侍講學士。

明清翰林院亦置侍讀學士、侍講學士。明制各二人,並從五品,清升為從四品,員額滿各二人,漢各三人,並不實際擔任講經之職。實任講書者需加經筵官之銜,侍講、侍讀學士升遷多為詹事府詹事,再遷即為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由此侍郎、尚書,可按資而得,若調外任,可為布政、按察兩使。

清代又於內閣置侍讀、侍講學士,讀在前,講在次,合稱講讀。職在典領奏章,不以翰林出身者充任。

侍講 : 為皇帝或太子講學。

從師讀書,聽其講學。

官名。漢代有此稱號,以之名官則起於魏明帝。唐始置侍講學士,其職為講論文史以備君王顧問。宋沿置,並設侍講﹑侍讀,皆由他官之有文學者兼任。元明清則列為翰林院額定之官。又南北朝諸王府,亦有侍講。

泛指

學士 : 有學問的人。

也泛指讀書人:

古代掌編纂撰述的官稱,按不同職稱冠予頭銜:侍讀學士翰林院學士。

文人學士,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

學位的一種。一般為最初一級的學位。大學本科畢業時由學校授予。中國授予學士學位的條件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成績優良,在本門學科已較好掌握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