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喜瑞
侯喜瑞(1892年2月23日一1983年2月22日),字靄如,出生於北京市,中國京劇演員、工淨角。[1]
侯喜瑞 | |
---|---|
演員 | |
別名 | 靄如(字)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回族 |
出生 |
1892年2月23日 北京 |
逝世 | 1983年2月22日 |
職業 | 京劇演員 |
代表作品 | 群英會、丁甲山、連環套、紅拂傳 |
幼入喜連成科班(後來改為富連成)喜字科,先學梆子老生,又從蕭長華、韓樂卿學架子花臉。他出科後拜黃潤甫為師,都得實授,頗能再現黃派的神韻。他曾與楊小樓、高慶奎、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孟小冬眾多名家合作,曾經在富連成社擔任武生淨行教師,晚年在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市戲曲學校任教。
目錄
人物簡歷
5歲時,其母病故,父子三人相依為命,生活甚是淒涼。9歲時經勾順亮介紹進入喜連成科班。喜連成科班當時只是籌建階段,學生僅有二十幾人,社址就設在宣南的西南園葉春善社長的自家宅內。侯老入科後排名「喜瑞」,初從勾順亮學秦腔老生,並從蕭長華習小花臉。在半年多的時間內,便學會了秦腔《殺廟》《打御街》《三疑計》等十幾齣戲,丑角戲《打砂鍋》《打灶王》《紫荊樹》等三十多出戲。最後工架子花臉。師從韓樂卿、羅春友等,打下紮實的基礎。當年富連成科班演於廣和樓,侯喜瑞很快便嶄露頭角,在當年的戲單上,早已印有「侯喜瑞」之名,在富連成的淨行演員中,首推侯喜瑞是內外界眾所公認的。當他16歲出科時,恰逢「倒倉」,便留在科班內執教,一直教了七年之久。[2]
出科後遇倒倉、回功期,但他仍刻苦勤練,經蕭長華的提攜與舉薦,又拜黃潤甫為師。一日蕭老特意帶他到中和園觀看黃潤甫與德珺如合演的《取洛陽》,當時他心中不解其意,心想此戲是自己常演的戲,而且是深受觀眾稱讚的。也曾多次看過別人的演出,怎麼今天還要去看此戲?其中必然有因。待到那裡從黃潤甫扮演的馬武出場開始,便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全神貫注地簡直入了神。蕭老在一旁偷眼觀察他的神情,面帶笑容地暗暗點頭。看罷之後使他大開眼界,從未見過如此高超的表演,自己絕對無法相比,這才明白蕭老用心良苦。散戲後蕭老又帶他到後台看望黃三先生,待相見後,竟使他目瞪口呆,剛才台上那威武的馬武,其扮演者竟是一位身矮體肥的老者,是大於自己四十多歲的長輩,使自己不得不佩服得五體投地。此次觀摩絕非一般,可以說是侯喜瑞關鍵的里程碑,為他後來享名劇壇,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自此他深深地迷上了黃派藝術,促使他更加勤學苦練,暗自私淑黃先生的表演技藝。每遇黃潤甫演出,總是想方設法觀看偷學,儘量默記在心。回來後反覆摹仿黃老的一招一式,力求相似。後來竟有機會得以侍奉黃老演出,因黃晚年視力減弱,也常讓喜瑞代筆勾臉,侯也從中獲益不淺。他是多麼渴望拜入這位享有「活曹操」美譽的黃老門下為徒,但黃三先生是從不收徒的。侯喜瑞的心情,蕭長華先生一清二楚,便設法從中周旋。這次蕭老特意請黃老來看侯喜瑞演《東昌府》的郝世洪,黃邊看邊點頭,喜形於色越看越高興,蕭老也看透了黃的心思,連忙問道:「您看他學得像不像?」黃笑道:「像!真像!」蕭老趁熱打鐵又道:「好!我看您挺喜歡他,就開山門收下這個徒弟吧!」黃三先生雖有此意,當時未表態,為的是再進一步考察,後蕭老帶着喜瑞連續六次到嵩祝寺黃府拜訪,黃老終於為之感動,破例收下了這個徒弟。
侯喜瑞如魚得水,自此稍有空暇必不離黃師左右,不僅學了唱念、表情、台步、身段、臉譜及服飾等,還學了用長神、長氣、長腰、縮小肚子和臀部肌肉來增高、增大型體,彌補天賦矮小的絕竅。不僅台上學了相當數量的黃派代表劇目,達到酷似乃師的藝術境界,就連日常私下言談語吐、生活習慣、處事等,都竭力仿效,可見他對恩師崇拜到何等地步。由於為人誠實穩重,又極有事業心,尤其對黃派藝術的執着追求,深使黃師感動,認為這徒弟收的對、收的好,師徒相處極為融洽,黃師不但藝術傾囊相授,就連自己的傑作《連環套》的秘本總講,也贈給了愛徒。當時感動得侯喜瑞熱淚橫流,身不由己地趴在地下給師父磕了三個響頭。侯老在嚴承師教的基礎上,又根據自身的條件揚長避短,在即保留了黃派藝術風格的前提下,進一步發展和豐富,形成了新的藝術風格、即為世人所稱的「侯派」。與身材魁梧的金少山、郝壽臣三足鼎力,有「南金北郝老侯爺」之譽。在回族的京劇演員中,又與馬連良、雪艷琴被譽為「回族三傑」。
侯派劇目中有大段唱工的不多,僅《坐寨·盜馬》等數出,大部分劇目均屬於念、做並重者。
他曾與楊小樓、余叔岩、高慶奎、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孟小冬、馬連良眾多名家合作,有綠葉襯紅花之妙,各班爭相聘請。
1949年後,受聘於北京戲曲研究所,並在中國戲校、北京戲校執教,許多學生都得到他的教益,但能得其真諦者不多。偶爾作示範演出。在70高齡時,還能主演《馬踏青苗》這樣身段繁複的重頭戲。1960年口述了藝術經驗,由張胤德整理成《學戲和演戲》一書。
侯喜瑞毫無「角兒」的惡習,當年經常出入崇外的「青山居茶社」,清唱後常謙虛地爭求茶客們的意見。在藝術上始終保持廣師博求、不恥下問的高尚情操。在崇外東花市大街有座「穆德小學校」,是座回民學校,在侯喜瑞的發起下,有馬連良等回族名家積極響應,遂成了該校的董事,曾為該校舉行義演《法門寺》等戲。侯喜瑞還曾為當地的清真寺,親自送去「幔帳」,表示一名回族演員的一片心意。
侯喜瑞一生演出過數百出戲,忠於藝術,對觀眾負責,不論大小角色,從不懈怠。奸雄奸臣戲刻畫地極為深刻,英雄豪傑演的更有氣魄。張飛、馬武、劉瑾、竇爾墩等馳名劇壇,《打漁殺家》的倪榮、《朱痕記》的李仁、《寶蓮燈·打堂》的秦燦、《弓硯緣》的鄧九公、《風流棒》的石總兵、《鳳還巢》的周監軍、《荒山淚》的楊得勝等極為精彩。他還曾扮演一向由底包去的小角色,曾在於連泉的《探親家》中,扮傻小子,穿紅彩褲,赤背光穿胖襖,頭戴白氈帽外露小辮兒。滿臉揉黑鼻下兩道白,形象似乎不洗臉,還常流鼻涕,還要演出傻小子的性情。戲中還串用花臉京白來抓哏。還曾在雪艷琴的《荷珠配》中扮演「煙袋」(員外),並沒有什麼表演,只是楞磕磕手拿鐵方梁當拐杖坐在場上,但那出奇的臉譜卻惹人大笑。藍色的臉上畫一大白十字,當年朱斌仙的趙旺曾抓哏說:「吆!這不是一座教堂嗎?」他演《翠屏山》的楊雄,可稱一絕無人能比。本應由二路老生扮演,他卻以花臉應工。原來早年梆子班的楊雄就是由花臉扮演。戲中有時用韻白,有時念京白,還用花臉的鼻音。
貫大元、姜妙香之《法門寺》 |
侯喜瑞留下的音響影視資料不多,早年灌制的唱片有《長坂坡》曹操一張,一面為念白,一面為唱腔;《九龍杯》黃三泰為半張一面,《紅拂傳》虬髯客為半張一面,此兩戲唱片別無他人。雖都僅為半面,卻極為珍貴。另有《盜御馬》竇爾墩、《陽平關》曹操均為半張一面。錄音有與雷喜福等的《打嚴嵩》《群英會》的黃蓋亦為珍品。電影僅有1956年程硯秋拍攝的彩色影片《荒山淚》,特邀侯爺扮演楊德勝,這是惟一留下的影像。侯老一生僅著有《學戲和演戲》一書,為北京市戲曲編導委員會編輯,北京出版社1961年出版,由張胤德整理,梅蘭芳為此書寫了序言。該書是一本珍貴的表演藝術經驗談。侯老演了一輩子戲,也教了一輩子戲,桃李遍及全國。其弟子有關鴻斌、馬崇仁、袁園林、許德福、李榮威、馬名群、張關正、齊嘯雲、李連元、劉大昌、李吉慶、張金波、尚長榮等及票界的王竹忱等,裘盛戎、袁世海、劉連榮、孫盛文等均受其教益。課徒是據其所長因人而異,如馬崇仁適演馬武、馬謖等,就授其《取洛陽》《失街亭》《斬馬謖》等戲。尚長榮的《取洛陽》等,便是侯老在西安傳授的。受益最多的是袁國林,也許是爺倆有緣份,得知國林也是苦孩子出身,對他更加另眼看待。尤其通過「文革」,感情進一步加深,竟到捨不得他離開的境地,國林也對師娘改為叫「媽」了。師娘也親熱地稱他「林子」,以致家裡人給國林起了個「眼前花」的綽號。侯老每有演出,必帶國林同去。1961年國林曾一度住在侯師家達三個月之久,侯師傾囊相授,國林隨師二十九年,得師親傳之戲有《戰宛城》《取洛陽》《連環套》《法門寺》《長坂坡》《陽平關》《雙李逵》《丁甲山》《青風寨》等,就連《打漁殺家》《朱痕記》《鳳還巢》《胭脂虎》等配角戲,也認真傳授。其中《胭脂虎》國林就曾傍劉長瑜演出過。當侯老給國林、李光說《連環套》時,侯老因當年曾與楊小樓多次合作此戲,故教李光時,竟學楊的唱念來說天霸之戲。
侯喜瑞娶花臉蔣少奎之姐效芳為妻,生有四女一男,長女早夭;次女玉蓉,1986年因患乳腺癌病故:三女玉華;小女玉青;子侯英山,排行為四,亦工淨行,得其父真傳,後為照顧侯老演出,便脫離了舞台。英山原配為李香勻之妹,生女侯夢蘭,工旦行,為北京市戲曲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曾拜於連泉學花旦,因輩份關係,雖為師徒卻稱「師爺」。其愛人尉中謙,亦為北京市戲曲學校畢業生,原習老生後改小生。夢蘭母病故後,英山續室生有三女一男,均未從藝。
侯老寓所位於崇文門外手帕胡同14號(後改為56號,今已拆除),宅第坐北朝南,共有三層院落,前院較大,能搭台唱戲,馬連良等曾在此演出過。北房三間為侯老夫人及次女居室;南房三間為英山住房;東房三間為四女及廚房、洗澡間;西房三間為「經房」。前院北房有穿堂門,東側有夾道,均可通中院,裝飾極為講究。中院僅有北房三間,房前廊柱均有鐵皮包裹,侯老住此院,因清靜便於說戲與會客,後院不大僅有南房七間,為存放行頭、道具等物之用。
1983年因病在其寓所與世長辭,享年92歲。在他彌留之際,千叮嚀萬囑咐:「千萬不要給領導添麻煩,死後喪事從簡,要節省開支,不必開追悼會,今後家中生活,要靠勞動自養。」侯老仙逝後,在自宅內停靈三天,來自本市、外地乃至香港的親友、弟子、學生及有關單位的領導數百餘人前來弔唁,瞻仰侯老的遺容。2月24日上午,侯老遺體送到附近的西花市清真寺內。由寺內最有身份的年長阿訇為侯老遺體淨身,按回族殯葬習俗入殮,後由靈車送往回民墓地安葬。一代名淨至此安息在京西臥龍崗。
出生:1892年2月23日,光緒十八年(壬辰)正月廿五日
逝世:1983年2月22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初十日
活動年表
- 1920年9月18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七日:張勳1920年堂會第一天
張勳在天津英租界耀華里自辦大型堂會第一天。名角薈萃,陣容整齊。余叔岩、楊小樓、梅蘭芳、陳德霖、劉景然、羅福山、尚和玉、龔雲甫、郝壽臣、侯喜瑞、王鳳卿、慈瑞全等都參與演出。
演出劇目
倒第三《連環套》(楊小樓,郝壽臣)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罵曹》(余叔岩)
- 1920年9月19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初八日:張勳1920年堂會第二天
張勳在天津英租界耀華里自辦大型堂會第二天。名角薈萃,與第一天出場一樣。兩天堂會戲結束後,張勳設宴款待藝人,席間給每個演員發紅包。余、楊、梅「三大賢」拿的是第一等戲份,每場一千零七十元,所帶配角,戲份另開。
倒第三《林沖夜奔》(楊小樓)
壓軸《木蘭從軍》(梅蘭芳,王鳳卿)
大軸《定軍山》(余叔岩)
- 1922年10月,農曆壬戌年: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上海演出,演於亦舞台,同行有羅癭公、榮蝶仙、吳富琴、李多奎、侯喜瑞等。
在上海,程艷秋在羅癭公陪同下拜訪了康有為、陳散原、袁伯夔、周梅泉、樊樊山、陳叔通、金仲蓀、吳昌碩等前輩。
後因上海警察找余叔岩麻煩,小報也散布流言蜚語,余叔岩隻身返回北京,使得頭牌空缺。於是程艷秋改掛頭牌,特邀王又宸助演。
- 1922年12月16日,農曆壬戌年十月廿八日:中和園1922年12月16日演出
演出劇目
大軸:《寶蓮燈》帶「打堂」(尚小雲飾王桂英,馬連良飾劉彥昌,侯喜瑞飾秦燦)
- 1923年,農曆癸亥年:天津李士偉家堂會
天津李士偉家堂會,壓軸言菊朋、章小山、侯喜瑞《寶蓮燈》,大軸程艷秋、程繼先《奇雙會》。
- 1923年3月10日,農曆癸亥年正月廿三日:程艷秋首演《紅拂傳》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紅拂傳》。程艷秋飾紅拂,侯喜瑞飾虬髯公,郭仲衡飾李靖。
- 1923年8月18日,農曆癸亥年七月初六日:程艷秋首演《風流棒》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風流棒》。程艷秋飾李珠英,王又荃飾荊瑞草,侯喜瑞、榮蝶仙、郭仲衡、張春彥合作演出。
- 1924年8月8日,農曆甲子年七月初八日:程艷秋組鳴盛社
程艷秋改組和聲社為鳴盛社,社長為其岳父果湘林。因羅癭公病逝;編劇金仲蓀,羅之未竟遺作《碧玉簪》,由金仲蓀接手完成。「鳴盛社」的班底有李洪春、曹二庚、慈瑞泉、文亮臣、張春彥、侯喜瑞、王又荃、吳富琴等原和聲社老夥伴;王瑤卿先生則退出,搭入尚小雲、譚富英的重慶社。在北京三慶戲院演出。
- 1925年8月20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鳴盛社改為鳴和社
在鳴盛社支持一年有餘後,社長果湘林先生不勝勞煩,程艷秋亦不忍老岳受累,決定自行出面組班,特聘梁華亭先生任社長,經理內外社務,改組鳴盛社為鳴和社,班底成員有郝壽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張春彥、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聲社老夥伴。請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後台管事,文武場面則有琴師穆鐵芬、鼓師杭子和、陳鴻壽及錫子剛等。由金仲蓀任編劇,程艷秋掛頭牌自兼編導和唱腔身段設計。
- 1925年9月12日,農曆乙丑年七月廿五日:尚小雲首演《林四娘》
協慶社在中和園打炮。其中《林四娘》為初次公演。
演出劇目
《貪歡報》(尚富霞)
《殷家堡》(九陣風,茹富蘭)
《馬上緣》(小翠花)
《林四娘》(尚小雲,言菊朋,侯喜瑞)
- 1925年12月3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十八日:言菊朋自協慶社辭班
協慶社在三慶園夜戲,尚小雲貼演《紅綃》,侯喜瑞、朱素雲、范寶亭、尚富霞演出。譚小培、王長林在壓軸合演《天雷報》,而把言菊朋與尚富霞的《胭脂虎》派在倒第三。言菊朋演完辭班。
- 1925年12月4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十九日,晚:1929年12月4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演出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鬧府》(譚小培)
大軸:《巴駱和》(尚小雲,茹富蘭,王長林,侯喜瑞)
- 1925年12月12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廿七日:程艷秋首演《文姬歸漢》
程艷秋於北京三慶園日場首演《文姬歸漢》。程艷秋飾蔡文姬,王又荃、王瑤卿、郭仲衡、貫大元、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 1925年12月17日,農曆乙丑年十一月初二日,晚:1925年12月17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賣馬》(譚小培)
大軸《寶蓮燈》(帶「打堂」)(尚小雲,馬連良,侯喜瑞)
- 1925年12月20日,農曆乙丑年十一月初五日:1925年12月20日三慶園演出
協慶社在三慶園日場。
演出劇目
倒三:《黃鶴樓》(譚小培,朱素雲,茹富蘭,侯喜瑞)
壓軸:《盜宗卷》(馬連良,劉景然,王長林)
大軸:《貞女殲仇》(尚小雲)
- 1926年2月,農曆乙丑年:楊小樓重組忠慶社
楊小樓、余叔岩之雙慶社報散。楊小樓重組忠慶社,演於新明戲院,言菊朋應邀短期搭入。
2月5日,新明夜戲,壓軸言菊朋《法場換子》,大軸楊小樓、侯喜瑞、錢金福、九陣風《戰宛城》。
- 1926年2月4日,農曆乙丑年十二月廿二日,晚:小翠花首演《貂蟬》
又興社在開明夜戲。其中《貂蟬》為初次公演。
演出劇目
壓軸:《打漁殺家》(言菊朋,玉幼卿,王長林)
大軸:《貂蟬》(小翠花,孫毓堃,侯喜瑞,劉景然,李洪春)
- 1926年2月20日,農曆丙寅年正月初八日:1926年2月20日開明戲院演出
又興社在開明戲院白天戲。因為《汾河灣》是言菊朋的招牌戲,大戲《戰宛城》甘居壓軸。
演出劇目
壓軸:《戰宛城》(小翠花,孫毓堃,侯喜瑞)
大軸:《汾河灣》(言菊朋,王幼卿)
- 1926年5月28日,農曆丙寅年四月十七日:1926年5月28日吉祥園演出
協慶社在吉祥園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鬧府》(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奇雙會》(尚小雲)
- 1926年5月29日,農曆丙寅年四月十八日:程艷秋首演《沈雲英》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沈雲英》。程艷秋飾沈雲英,王又荃、文亮臣、郭仲衡、吳富琴、周瑞安、侯喜瑞、曹二庚合作演出。
- 1926年11月27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三日:1926年11月27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華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失街亭》(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頭二本《梅玉配》(小翠花,水鮮花)
- 1926年11月28日,農曆丙寅年十月廿四日:1926年11月28日開明戲院演出
玉華社在開明戲院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打嚴嵩》(馬連良,侯喜瑞)
大軸:三四本《梅玉配》(小翠花,水鮮花)
- 1927年4月30日,農曆丁卯年三月廿九日:程艷秋首演《朱痕記》
程艷秋於北京華樂園日場首演《朱痕記》。程艷秋飾趙錦棠,張春彥飾朱春登,侯喜瑞飾李仁,文亮臣飾朱母,曹二庚飾宋成,李四廣飾宋母,慈瑞泉、慈少泉飾兩衙役。
- 1928年1月13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第一舞台「窩窩頭會」義務戲。
演出劇目
《大回朝》(裘桂仙)
《馬鞍山》(時慧寶)
《收關勝》(尚和玉)
大軸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傑(余、高、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紅鬃烈馬》:
《彩樓配》(王琴儂)
《三擊掌》(陳德霖,貫大元)
《母女會》(王幼卿,松介眉)
《投軍別窯》(李萬春,程玉菁)
《誤卯三打》(周瑞安)
《趕三關》(馬連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艷秋)
《算軍糧》(荀慧生,高慶奎)
《銀空山》(王鳳卿,於連泉,朱素雲)
《大登殿》(楊小樓,梅蘭芳,尚小雲,李多奎,侯喜瑞,張春彥)
- 1928年12月3日,農曆戊辰年十月廿二日: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
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配演的有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演於新市場大舞台。從12月3日到12日,演出了《花舫緣》、《玉堂春》、《紅拂傳》、《鴛鴦冢》、《紅髻烈馬》等新老劇目。程艷秋首次來武漢,大受歡迎,天天滿座。
- 1928年12月14日,農曆戊辰年十一月初三日:程艷秋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 12月14日至12月16日三天,程艷秋與一同首次赴武漢演出的貫大元、郭仲衡、侯喜瑞等為鄂北工賑會義演。
- 1929年2月21日,農曆己巳年正月十二日:程艷秋二次赴武漢演出
因為程艷秋首次赴武漢演出賣座太好,剛過春節,漢口民樂園內舉辦「中華國貨展覽會」,又聘請其來演出一個月。這次隨來的有譚小培、侯喜瑞,武旦九陣風。
- 1929年4月,農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
第一舞台夜戲山西賑災會募款義演。梅蘭芳、余叔岩、楊小樓、高慶奎、荀慧生、程艷秋、王又宸、馬連良、尚和玉、侯喜瑞、閻嵐秋等名伶參加演出。
演出劇目
壓軸《游龍戲鳳》(梅蘭芳,余叔岩)
大軸《八蜡廟》(楊小樓反串張桂蘭,梅蘭芳反串黃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艷秋反串賀人傑,馬連良反串關泰,閻嵐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費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壽臣反串小老媽,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壽山反串丫鬟,諸茹香反串秦義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脫脫一位極好的開口跳。特別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個大頂,又直又乾淨,前後台都服了。後來,譚富英在北京,楊寶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過朱光祖。
- 1929年5月18日,農曆己巳年四月初十日,晚:1929年5月18日中和園演出
徐碧雲的雲慶社在中和園演夜戲。
演出劇目
壓軸:《失街亭》(言菊朋,侯喜瑞)
大軸:《盧小翠》(徐碧雲,程繼仙,蕭長華)
- 1929年8月3日,農曆己巳年六月廿八日,晚:楊小樓首演《野豬林》
楊小樓的永勝社在第一舞台夜戲,新排首演《野豬林》(頭本《林沖發配》),侯喜瑞飾魯智深。壓軸言菊朋《失街亭》,錢金福的馬謖,裘桂仙的司馬懿。
- 1929年8月4日,農曆己巳年六月廿九日,晚:楊小樓首演《山神廟》
楊小樓的永勝社在第一舞台夜戲,新排首演《山神廟》(二本《林沖發配》),侯喜瑞飾魯智深。壓軸言菊朋的《鬧府》,錢金福的煞神,裘桂仙的葛登雲。
- 1930年,農曆庚午年,年初:斌慶社於廣德樓演出最後一場戲
斌慶社於廣德樓演出最後一場戲。
演出劇目
《群英會》(王文源,俞步蘭,侯喜瑞,陳富瑞,王斌芬,朱斌仙)
《貴妃醉酒》(雪艷琴,朱素雲,曹二庚)
《青石山》(俞振庭,徐碧雲,王斌芬,范斌祿,俞贊庭,蘇斌泰,朱斌仙)
- 1930年1月30日,農曆庚午年正月初一日:1930年1月30日廣德樓演出
廣德樓由斌慶社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雙搖會》(王盛意)
《彩樓配》(俞步蘭)
《草橋關》(裘桂仙)
《連環套》(耿長春)
《蟠桃會》(俞振庭)
《定軍山》(劉又萱,王文源,孫毓堃)
《陽平關》(侯喜瑞,陳富瑞,曹璽彥)
《御碑亭》(雪艷琴,郭仲衡,朱素雲,雪艷舫,曹二庚)
- 1931年8月,農曆辛未年:程艷秋首演《春閨夢》
程艷秋於北京中和園首演《春閨夢》。程艷秋飾張氏,俞振飛飾王恢,哈寶山飾曹襄,吳富琴飾李氏,文亮臣飾劉氏,蘇連漢飾趙克媽,曹二庚飾李信,李四廣飾孫氏,侯喜瑞飾公孫瓚,慈少泉飾丫鬟。
- 1935年4月3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李多奎外,新增小生俞振飛。
當時漢口市戲劇審查委員會規定,要先登記辦證,然後才准上演。又因程硯秋缺少便裝照片,刁難不給辦證。程硯秋過江去武昌謁見了行轅主任張學良和省主席張群,又親自去戲審會拜客,這樣才獲准於4月11日先上演後補發登記證。
在程硯秋下榻的東方旅館,有某報記者請他題字。有位本地的「聞人」在旁插嘴說:「就題『受寵若驚』這四個字吧!」程硯秋正色說:「我並沒有驚啊!」於是提筆書寫「戲有益」三字。語云:「勤有功,戲(玩耍,一作嬉)無益」。程硯秋把「無」字換了個「有」字,強調戲曲的移風易俗教育作用,為戲曲藝人爭取社會地位。
- 1935年4月11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九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一天
程硯秋率鳴和社三次赴武漢演出。主要配角除貫大元、侯喜瑞外,新增小生俞振飛。第一天打炮戲為《玉堂春》。
- 1935年4月12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初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二天
第二天打炮戲為全本《柳迎春》。
- 1935年4月13日,農曆乙亥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第三天
第三天打炮戲為全本《碧玉簪》。
- 1935年4月22日,農曆乙亥年三月二十日:程硯秋三次赴武漢演出最後一天
期滿,共演12天。最後三天為滿足觀眾要求加售站票。
此後鳴和社赴湖南演出。6月,由湖南北返路過武漢,新市場大舞台挽留了5天。
- 1935年10月28日,農曆乙亥年十月初二日:程硯秋首演《亡蜀鑒》
程硯秋於北京中和園首演《亡蜀鑒》。程硯秋飾李氏,侯喜瑞飾鄧艾,曹二庚飾馬邈。此戲僅演兩場後即遭禁演。
- 1936年3月12日,農曆丙子年二月十九日:言菊朋與楊小樓在天津對台
言菊朋赴天津演於北洋大戲院。同行有周瑞安、侯喜瑞等。同時,楊小樓演於國泰,形成對台。
- 1937年2月4日,農曆丙子年十二月廿三日:吳泰勛為其母五旬壽誕舉辦堂會戲
吳泰勛為其母五旬壽誕舉辦堂會戲,余叔岩、程硯秋、侯喜瑞、俞振飛、吳彥蘅等名伶都參加演出,是晚余叔岩演《托兆碰碑》,唱做念打不減當年,特別是後場幾個軟刀花及碰碑之身段,無處不美觀。工夫之深,足以超越儕輩。
- 1937年4月9日,農曆丁丑年二月廿八日:程硯秋在上海首演《費宮人》
程硯秋於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費宮人》。程硯秋飾費貞娥,俞振飛飾崇禎帝,侯喜瑞飾李闖,鍾喜久飾李過,吳富琴飾公主。
-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與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鍾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代鮑吉祥和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 1956年8月28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三日:天津市京劇團成立演出舉行
天津市京劇團舉行成立演出。首場楊寶森大軸《失空斬》,特邀資深名淨侯喜瑞配演馬謖,厲慧良前面以《鍾馗嫁妹》壓軸;第二場厲慧良以《挑滑車》大軸,楊寶森則以《擊鼓罵曹》壓軸。楊、厲輪流挑梁,劇團欣欣向榮。
- 1959年6月3日,農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
馬連良收梁益鳴為徒,授業拜師典禮舉行,參加者有張夢庚、馬富祿、李洪春、貫大元、於連泉、曾平、梅蘭芳、張仲翰、侯喜瑞、李桂春、蕭長華、郝壽臣、馬彥祥、馬少波、李多奎、徐蘭沅、錢寶森、茹富華、於永利、周益瑞、言少朋、馬崇仁、李慕良、魏靜生、雪艷琴、譚富英、張君秋、葉盛章、劉連榮、袁世海、裘盛戎、栗金池、李少春等。
- 1961年2月13日,農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劇團舉行春節聯歡晚會
北京京劇團全體演員、樂隊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員為歡度佳節,在北京市工人俱樂部,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春節聯歡晚會,演出了一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歌舞、雜技、戲法外,精彩的大軸戲是全團藝術家通力合作,聯袂演出反串京劇《大八蜡廟》。這齣戲的舞台監督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陣容是:扮演費德功的是馬連良(老生反串武花臉),扮演朱光祖的是譚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張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小張媽的是裘盛戎(銅錘花臉反串彩旦),扮演黃天霸的是趙燕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賀仁傑的是李世濟(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義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倫的是馬富祿(小花臉反串老生),扮演費興的是陳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臉),扮演關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臉),扮演來龍的是趙麗秋(花旦反串武花臉),扮演竇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張桂蘭的是張洪祥(架子花臉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臉反串青衣)。《大八蜡廟》的演出中間,還有戲中串戲:男旦青衣任志秋學唱名家時慧寶先生的《硃砂痣》京劇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鎖麟囊》中「春秋亭」一場的選段。
這場京劇大反串,雖說是劇團內部的辭歲的大聯歡,對外「封箱」不售票,但由於名家薈萃、雲集一堂,使得能容納1300多位的劇場座無虛席,就連樓上樓下兩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滿」。
下午5點半,馬連良先生就來到後台,同後台的人們寒暄一陣之後,就去化妝室扮戲。當年馬連良雖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氣神非常飽滿,沒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費德功的臉譜。他很謙虛地對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說:「勾臉戲我在富連成科里唱過,但演反面人物,我還是頭一回來,這,您得替我兜着點啊!」馬連良先生扮演的費德功一出場就獲得了熱烈的「碰頭好」。他從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準確地把費德功的陰險、毒辣、貪戀酒色的大惡霸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尤其手裡那把特別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帥,幾乎全身都是戲。待到「雙膀臂力壓泰山,全憑袖箭鎮淮安,結交綠林英雄漢,誰不聞名心膽寒」四句定場念白剛一結束,觀眾席里即發出一片震耳的喝彩聲。
譚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稱一絕。當年譚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僅俏、美、邊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開口跳」的架勢,即真是抬腿有尺寸,舉手是地方。「探莊」那場戲裡,不僅「走邊」動作優美,而且「鸞帶」踢得乾淨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時的一個「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窩」的滿堂好。不難看出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紮實武功基礎。據譚元壽先生講:「反串武丑戲,這也是譚門的祖傳,從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譚派藝術創始人譚鑫培老先生)就專來武丑這一行。」
反串黃天霸的趙燕俠更有獨到之處,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場的「馬趟子」和「跑圓場」,還真有大武生的氣勢和派頭。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個穩健的「垛泥」,就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同譚元壽(扮演費府家將)的刀槍開打,不僅配合默契,套路嫻熟,而且又沖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當年已是60開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狀的路上,突然來了一個離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這個動作對年輕演員不算什麼,但對年過六旬的李老卻不是件鬧着玩的事。他唱了一輩子老旦戲,還從來沒有起過這麼高「吊毛」的「范兒」。當時台上台下的觀眾,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場門看戲的裘盛戎趕緊走過去,既親切又半開玩笑地說:「多爺!您今晚怎麼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過年啦?」李老面帶笑容,很幽默地對大伙兒說:「別看我歲數大點,可腰腿還算靈活,說真的,沒有兩手絕的,也不敢應今兒晚上這個活兒!」
主要作品
代表劇目
《群英會》《長坂坡》《陽平關》中的曹操,《青風寨》《丁甲山》中的李逵,《法門寺》中的劉瑾,《下河東》中的歐陽芳、《空城計》中的司馬懿等,都是侯喜瑞的拿手戲。 唱片專輯
序號 | 劇目 | 唱片 | 唱詞 | 年代 | 公司 | 演員 |
---|---|---|---|---|---|---|
1 | 長坂坡 | 唱片 | 唱詞 | 1928年 | 勝利2面 | 侯喜瑞飾曹操 |
2 | 九龍杯 | 唱片 | 唱詞 | 1928年 | 勝利1面 | 侯喜瑞飾黃三太 |
3 | 紅拂傳 | 唱片 | 唱詞 | 1928年 | 勝利1面 | 侯喜瑞飾張仲堅 |
4 | 陽平關 | 唱片 | 唱詞 | 1928年 | 勝利1面 | 侯喜瑞飾曹操 |
5 | 盜御馬 | 唱片 | 唱詞 | 1928年 | 勝利1面 | 侯喜瑞飾竇爾墩 |
侯派藝術
工架
侯喜瑞的表演身段注重矯健、靈活,力感強,在基本功方面他對手、身、步十分講究,要求"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起重,落該輕"。總的來說他的花臉反對鬆懈,強調"力"和"勁", 注意"力"的美感。他更重視的是"眼"法,他認為"眼是心中苗",以此強調眼睛在表演中的重要性,以上這些表演的基本原則使之更好的根據人物不同的性格、身份、處境和遭遇來表現他們。
唱腔
他在注重念白的同時也講究唱工。他吐字功深力厚,使"唱"別有韻味,他唱的特色是偏重於"沙、低、沉、寬、厚",異常動聽,每句唱都有準確的表現目的,抒發人物情懷,他完美的展現了自己從喉部深處發音的特點,使侯派的唱腔深沉而有啞音,但卻寬厚,獨具風韻,別具一格。
念白
侯喜瑞念白處理張弛結合,舒疾自如,運用的得心應手,不論大小戲,大小人物,他對台詞都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語氣、吐字有稜有角,富於一種韻律美,聽起來讓人有一種"繞樑三日而不絕"之感。
個人生活
侯喜瑞的父親名金貴,有二子,侯喜瑞為長,次子殿奎。
他的入室弟子有關鴻賓、馬崇仁、袁國林、李榮威、尚長榮等,票友中有王竹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