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梗
基本內容
正德四年,升徽州。名節砒厲,自奉甚簡。民有疑畏,即召於庭面訓之。或作奸違法,亦即懲之,民眾感服。蜀寇陷城,梗捐棒創修,廣拓基址,包鐘樓山於城內,城乃壯。課士子,終日講論,士子尊若嚴師。教人勤師聖賢,先行而文藝。一時教養俱備,升西安府同知。在徽時,有蜀士大夫過,不善為禮。後人奴,而士大夫者,為京職要津,竟去梗。梗嘆曰:「使某在徽時,預知有今日之值,亦不忍剝民以曲奉焉!」即此可以見其平生矣,祀名宦。
其遺址稱「禹王城」,位於近山西夏縣西北7.5公里處。至今尚有城垣殘跡,由於幾度興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個城圈。大城屬戰國前期,地跨鳴條崗黃土丘陵和崗下平原,周長15.5公里,作北窄南寬的梯形,牆基的寬度除西北城角有1公里的地段為22米外,其餘部分都是10—12米。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長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牆寬5—6米,地勢高出周圍地面1—4米,可能是與大城同時建造的宮城,但尚未找到宮殿基址。至於將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垣,周長6500米,則可能是秦漢時期作為河東郡治時修築的。
禹王城內滿布東周至漢代、兩晉時期文化層,其堆積厚度2-3米遺存極為豐富。出土的大量遺物有陶范、漢五銖錢等,尤以五銖錢泥范最為珍貴,有「海內皆臣,歲豐登熟,道無飢人」十二字篆文方磚和獸首瓦當為同時期遺址中所獨有。它是國內現存戰國-秦漢古稱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來源:夏縣司馬光墓祠堂內的文史展覽資料) 另有一處遺蹟禹王台,又稱青台,為歷代祭禹之所,解放前毀於戰爭,留一夯土高台,位於小城東南角,當地傳說為禹妻的望夫台。
傳說中的「禹都安邑」即指此處。又:相傳夏啟接帝位後建都於此。桀又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