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十六策
內容簡介
《便宜十六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蜀漢軍事著作。由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所著的重要兵法。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治軍原則,為後代的人們所推崇,可謂是千古治國治軍者的經典。 身為國君應廣納眾議,虛心接受諫言。為人父者有直言不諱的子女,而為人君者有極言直諫的臣子,那麼當他們行為不義時,為人臣子、兒女便會提出告誡,及時挽救危機,也保全為君為父的美德。有惡習就要戒除,不可違逆正道,倘若破壞正道,國家將遭遇危機。 人君若專斷固執,不納諫言,忠臣的計策便無法上達,使奸邪趁機而危害朝政。因此政治清明的國家,臣子能直言無諱;而無道之國,在朝者盡為趨炎附勢、言語諂媚的人,進而使朝政更為腐敗。 孔子不恥下問,周公樂與百姓結交,而能成就偉大的學問,為後世萬代所景仰,奉為聖人。所以屋頂漏水,若不修補,便無法居住,為政者有缺失,卻不能改過,百姓的生活必然不安定。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內容預覽
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應和也。倡始者,天地也;應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成。故人君舉措應天,若北辰為之主,台輔為之臣佐,列宿為之官屬,眾星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變改,台輔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錯繆,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觀天文,郊祀、逆氣以配神靈,所以務天之本也;耕農、社稷、山林、川澤,祀祠祈福,所以務地之本也;庠序之禮,八佾之樂,明堂辟雍,高牆宗廟,所以務人之本也。故本者,經常之法,規矩之要。圓鑿不可以方枘,鉛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則有枯敗;人失其常,則有患害。《經》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謂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