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
|
|
|
俄羅斯人(俄語:Русские)一般指俄羅斯194個民族中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民族,屬歐羅巴人種,具有這一人種的基本特徵:淺色皮膚,柔軟的波狀發,男子鬍鬚和體毛髮達,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頜,面部輪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但俄羅斯人還有自己的特點:北方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中的白海-波羅的海類型,身材較高,頭型較長,鼻子高突,鼻樑呈直形或凹形,頭髮和眼珠色淺。南方俄羅斯族屬歐羅巴人種中的中歐類型(或稱阿爾卑斯類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頭型寬短,面闊,鼻高且大,發色淡黃並呈波狀。
10世紀前後傳入東正教,居民大多數信仰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東正教。由於分布地區和生活文化的差異,在19世紀中期,俄羅斯人內部出現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民族團體。其中區別較大的是北方俄羅斯人、南方俄羅斯人,以及處於兩者之間的中部俄羅斯人(指伏爾加河流域及伏爾加、奧卡兩河之間的居民,其語言和文化兼有南北兩者的特點)。
目錄
人口
俄羅斯人是歐洲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約有1.4億人。其中約1.16億生活在俄羅斯,約2000萬人生活在俄羅斯的鄰國。約300萬人生活在世界其它地區,主要在西歐、美洲,此外還有東歐、亞洲和其它地區。
歷史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為俄。
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被羅斯公國兼併,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為統一的國家。
1689年8月彼得一世上台。俄羅斯通過1700~1721年同另一個強國瑞典進行的北方戰爭奪取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
17世紀它打敗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反擊。
1812年俄羅斯打退了拿破崙遠征軍。
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
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奴制。
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在它的領導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二月革命,於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本國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一起加入。
1990年6月12日,俄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
1991年12月21日,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圖決定,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起源
現代俄羅斯民族是從過去東斯拉夫人中不同部落所組成的南北兩個民族混合組成的。基因分析證明現代俄羅斯人與波蘭人或烏克蘭人沒有多少區別(因為父系都被瑞典人換過血)。北歐的俄羅斯人和芬蘭-烏戈爾人也有許多基因類似處(現代芬蘭人也是原始芬蘭人跟瑞典人的混血)。芬蘭-烏戈爾人曾經在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北地區生活,在斯拉夫人北遷的過程中他們有些被同化。
除考古發掘外859年以前對俄羅斯前人的歷史所知甚少。《往年紀事》是從859年開始的。估計約於600年斯拉夫人在語言上分裂為南、西和東三個分支。東斯拉夫人居住在西布格河和第聶伯河之間,也就是今天的烏克蘭。從1世紀到10世紀他們不斷和平地向波羅的海地區發展,同化當地的人,在波羅的海地區形成了不同的斯拉夫部落。後來白俄羅斯人和南俄羅斯人又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分支和民族。
另一群斯拉夫人從6世紀開始從波美拉尼亞向東北波羅的海遷徙,他們遇到了瓦蘭結亞人並設立了重要的地區中心大諾夫哥羅德。這些斯拉夫人也在今天的特維爾州和別洛焦爾斯克地區定居。他們和芬蘭-烏戈爾人混合,形成了後來的北俄羅斯人,說北俄羅斯方言。他們擴展到羅斯托夫附近,在數世紀後與其他被分隔開來的斯拉夫人又聯繫上了。但是在文化、傳統和方言上南北俄羅斯人依然有明顯的區別。南北俄羅斯人之間的區別甚至於大於南俄羅斯人與白俄羅斯人之間的區別。因此一些俄羅斯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把他們看作不同的民族。處於南北交界處的莫斯科和使用一些北部方言和一些南部方言成分的書面語言產生了統一的俄羅斯民族。[1]
參考文獻
- ↑ 俄羅斯人的工作時長高於美國和日本 但低於墨西哥,科技生活快報, 20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