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义镇
保义镇位于寿县腹地,东濒瓦埠湖,西邻安丰塘,203省道贯穿南北,北接合淮阜高速,南通合六叶高速,距新桥国际机场40公里,处合肥一小时经济圈,是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合肥市的后花园,交通十分便利。保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基础教育传承优良,培养出许多政界英才和商界精英,形成了保义广袤的人脉资源。镇工业园区已规划形成,土地储备充裕,区位优势正日益显现。[1]
目录
乡镇简介
保义镇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镇内有粮贸加工厂11个,小型油料加工企业10多个,粮油除自给自足外,多数销往东南沿海等地城市。养殖以西楼村的个体鱼苗养殖为主,规模较大的有无碍寺水库、枣树地水库的水面养殖、张罗综合养殖厂、后楼水产养殖厂等。 保义镇地处寿县中部,南与安丰镇接壤,北与堰口镇相连,西靠安丰塘,东临瓦埠湖。现辖28个农业村和1个街道,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79842亩,人口55915人,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142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86万元,农业总产值13694万元,财政收入150万元。基层组织健全,共有40个党支部,176个党小组,有党员1551人。
保义历史悠久,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曾驻于此。境内多为平原,盛产水稻、小麦、油菜、棉花、花生、白鹅。交通便捷,寿六路穿境而过。境内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电量充足,邮电综合大楼可提供1000门电话服务。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拥有有线电视。现有小学20所,初级中学3所。县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室26个,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行政区划
全镇地貌为江淮丘岗地形,中部鱼脊地势高,东西地势相对低平,易旱易涝。全镇最高处位于保义集中部,高程47.5米,沿湖湾区海拔低于23米,瓦埠湖正常水位18米左右,最高洪水位25.8米。
现保义镇04年由原保义镇和原开荒乡合并而成,全镇辖28个行政村,一个街道,417个村民组,997个自然村庄,总户数12288户,总人口56504人,全镇国土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842亩,水面8100亩。2006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外出务工人员近2万人。[2]
工业建设
由于基础薄弱,起步迟,工业发展较为缓慢。全镇现有工业企业主要以农产品粗加工和建材加工为主,现有粮贸加工厂11个,小型油料加工作坊10多个。经过大力招商引资,06年鑫磊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天津运峰国际贸易公司寿县分公司等企业落户保义镇,均已投产。由于交通便利,区位较优,保义镇商贸经济较为活跃,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260余户,民营大户20余户,镇政府所在地保义集常住人口6000余人,6条商业街框架已初步形成,餐饮服务业颇具地方特色。[3]
特色产业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商贸服务业摆上重要位置,紧抓规划、抓开发、抓服务,充分利用传统的保义二月二农灯会、开荒三月三庙会为载体,繁荣集镇商贸,镇域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该镇注重发挥“能人效应”聚集社会资金参与商贸基础建设,发挥镇域优势,提升发展层次,着力培植特色优质大米、皖西羽绒等专业市场形成产业优势。
保义镇四大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庭院经济发达,广泛种植葡萄、梨、桃、杏、银杏;水产丰富,盛产鲢、鳙、鲤鱼、银鲫、黄鳝等。养殖业繁荣,保义镇素有皖西白鹅“四大基地”的美誉,该镇实施的“白鹅腾飞”工程成为该镇经济亮点。年产白鹅10万只左右,白鹅系列产品:鹅肫、鹅爪、鹅胚等类加工产品远销上海、江浙等地;鹅绂、鹅毛等羽绒制品原料丰富。[4]
农业发展
2000年来,在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县各项涉农政策指引下,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目标,把“三农”工作紧抓不放。全镇优质水稻、油菜、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高,连年丰产丰收,07年粮食总产达6.3万余吨;畜牧业以养猪、禽为主,全镇饲养量每年在3万头以上,特色淡水鱼虾年产 1.1 万吨以上;皖西白鹅年存栏8万余只,优质羽绒加工业繁荣,产品远销东南来等地区。各种惠农补贴全部打卡发放到农户手中,使农民得到实惠。
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7年创新机制,兴利治水,疏竣渠道20公里,深挖当家塘近百口,完成土方70余万方,新增蓄水能力200万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多年来农田灌溉引水难、抽水贵的矛盾,谱写了“晒网滩”治水历史新篇章。通村水泥路全面启动,2007年完成10公里,2008年将完成20公里。开保路项目(瓦埠湖蓄洪建设安全工程)积极争取,已顺利开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按照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2007年完成了全镇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金祠村的试点获得了成功,2008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项新举措将全面推开。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主要种植模式为“一油一稻”、“一麦一稻”。06年粮食作物总面积12万余亩,粮食总产达5万余吨;经济作物面积4.4万余亩。畜禽养殖以分户散养和大户规模养猪和养禽为主。皖西白鹅饲养是镇域特色,全年饲养量8万余只,养鹅百只以上共有20余户,优质羽绒产品远销省内外。
镇内有粮贸加工厂11个,小型油料加工企业10多个,粮油除自给自足外,多数销往东南沿海等地城市。养殖以西楼村的个体鱼苗养殖为主,规模较大的有无碍寺水库、枣树地水库的水面养殖、张罗综合养殖厂、后楼水产养殖厂等。
保义镇为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收入为乡镇经济支柱。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务经济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成份。由于区位、交通优势,商贸较为活跃,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5]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引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镇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强化责任意识,严格兑现一票否决制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惠的土地、税收条件,包办一切证照手续,真正做到客商与保义双赢。2000年来,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资金7000余万元。2007年宏伟鞋业、鑫磊饮料入住园区,工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2008年新年伊始,谢岗鞋业有限公司、开荒羊毛衫厂、老井木业有限公司、世纪联华四家外资企业相继落户该镇,招商引资发展势头强劲。[6]
集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全面铺开,文明创建扎实推进,通过吸引外资和民资,胜利街已经完成建设,6条商业街的开发将全面启动。2007年镇政府投入20余万元安装街区至工业园区路灯,亮化形象,骑路集治理成效卓著。教育危房改造争取投入67万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兴华杯”篮球邀请赛,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省道203公路南北穿境而过,北通寿县、淮南,南接六安、合肥等城市,县道开保路东西方向,连接保义、开荒两个集市。砂石路修到行政村,部分村民组也修通了砂石路,乡村道路纵横,交通便利。农民居住房屋经过九十年代康居工程的一轮规划和近年来的建设,结构基本上为砖混的一层平房,二层楼房,布点相对较为集中。
邮政和电信设有分支网点,保义邮政支局为保义镇提供邮政传递、报刊发行、邮政储蓄服务;电信业务发展较快,全镇共有固定电话6000余部。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分别建有微波塔,全镇共有移动电话4000余部。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新农村规划势在必行,相信经过科学规划和全镇人民共同建设,不久的将来必将有一个崭新的保义镇展现在大家面前。
社会事业
镇内金融、保险、学校、医疗、供电、供水、邮政、税务、工商、公安、司法等机构设置齐全,境内有开保路、开堰路2条县级公路,交通便捷;辖区初级中学3所,分别是保义中学、私立兴华中学、开荒中学,小学11所,较均衡地分布在全镇,截止至2008年底有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人;镇卫生院2所在职医生40余人,病床50余张。一所110千伏的变电所座落该镇,500千伏超高压线穿境而过。拥有一座日供水200吨自来水厂;金融、邮政、电信网点分布全镇,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保义镇共有初级中学3所,保义街道有保义中学、私立兴华初中,开荒集有开荒初中。共有小学11所,较均衡地分布在全镇。现有在校生4000余人,教职员工300余人。现有乡镇卫生院两所,分设在保义街道和开荒集。医院在职人员40余人,设病床30余张,基本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一所110千伏的变电所座落我镇,正在修建的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由北至南穿境而过。乡镇供电所两个,负责全镇的供电。保义街道建有自来水厂一座,日供水80吨。县广播电视中转站位于保义镇,承担省市县广播电视中转,为全县乃至淮西北地区转播广播电视信号。
保义街道和开荒集分别建有有线电视站,共有用户400余户,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设有保义和开荒两个公安派出所,维护全镇的社会治安。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保义街道和开荒集分别设有经营网点,方便和支持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