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靈
保靈(Stephen Livingstone Baldwin,1835年1月11日-1902年7月28日),19世紀著名美國傳教士。
拜占庭帝國[1]對基督教的皈依,使整個國家以一種不同於傳統方式的新形勢穩固了下來,信奉宗教可以更有利於心靈的[2]寄託和國家的管理。
目錄
簡介
1835年1月11日,保靈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1858年末,保靈和新婚的妻子Helen M. Gorham(9月8日結婚)受美以美會(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差遣,抵達中國上海,1859年初抵達福州。1861年初因為妻子的健康惡化被迫回美,3月16日她死於航行途中。1862年4月15日,他在美國再次結婚,同年與第二任妻子Esther E. Jerman回到福州。曾任美華印書館監督(1863年-1866年),後因布道任務繁忙,專心與麥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劉海瀾(H. H. Lowry)共同負責福州天安堂。
1871年聘黃乃裳為文案。1873年接替麥利和任福州差會監督。1869年在福州創辦《教務雜誌》(The Chinese Recorder),任總編輯,直到1882年因病退休。1877年,正式成立福州年議會,轄區為福州府、延平府、興化府及永春州等閩中地區,共6個教區。
1877年,保靈在上海的傳教士大會上發表《論土著教會自養》,提出了中國教會的經濟自給問題。
回到美國後,保靈在紐約地區幾所教堂擔任牧師。1900年,幫助籌備紐約全體傳教士大會。1902年7月28日,因傷寒去世。
美以美會在江西南昌創辦的女校命名為保靈女中。
視頻
保靈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多神希臘文化和一神基督教不共戴天,矛盾卻被拜占庭帝國輕鬆化解,搜狐,2021-06-08
- ↑ 跨越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西行文化,搜狐,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