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 |
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译“信息处理”。加密是信息加工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认知心理学术语。对信息的接收、存储、操作运算和传送,或对存贮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各种符号结构的操作和处理。按信息加工过程中各个阶段或每个阶段上进行的多个处理间的时序关系,可分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两种基本方式。串行加工亦称系列加工,指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严格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前一阶段加工完后的输出作为后一加工阶段开始的输入,或在每个阶段上对信息的多个处理是一个个进行的。后者指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或每个阶段上对信息的多个处理可以同时进行。
目录
简介
该词来源于信息加工理论(亦称信息加工观点):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模拟并说明人类学习和人脑加工外界刺激的过程的理论。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信息加工是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过程。它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生产出价值含量高、方便用户利用的二次信息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将使信息增值。只有在对信息进行适当处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新的、用以指导决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识。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结果,使个体获得了知识并贮存在记忆中。那么,知识是怎样进入人脑的?人又怎样从记忆中检索或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呢?这就是信息加工过程要回答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是由加涅等人(E.Gagne,Yekovich,&Yekovich,1993;Leahey&Harris,1993)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评价
注意是对刺激的有意识关注,是将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到某些刺激。对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的加工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外界信息进入人脑的门户,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得到人脑的进一步加工。所有其它的加工都有赖于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的适当的刺激的注意程度。在教学中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很关键的一步。教师应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措施使学生保持对所教内容的注意,而不为外界噪音等与学习无关的刺激所分心。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只有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大部分信息因未受到注意而迅速消失。这少部分受到注意的信息便成为选择性知觉的对象,得到进一步的知觉加工,使信息获得意义并进入工作记忆。可见,选择性知觉是使受到注意的部分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选择性知觉是信息能否从感觉记忆进入到工作记忆的关键环节。学习者的注意状态、动机状态、先前经验和期望都会影响对信息的选择性知觉。美国学者香农(C.Shannon)被公认为是信息论之父。简单说来,香农的测度主要集中在输送与接收的消息之间的相似性,以便计算送话者与受话者双方能够得到多少信息。香农把消息的交换作为通信的特征。因此,信息论关注的是可能已被输送的消息的影响,以及实际被传送的信号。信息分析把主要焦点放在被试在一系列尝试中对所呈现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致性程度上。就一般而言,心理学家认为,信息论有助于人们形成一种把人类作为信息加工者的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人在对刺激作出反应时的积极选择的作用,而不是像在刺激-反应理论中所看到的那种起被动作用的人。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Simno,1979),研究焦点放在狭窄的实验室分析,对了解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很大的帮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