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信陽市溮河區人民政府主辦的二級綜合性醫院,始建於1960年。原名信陽市人民醫院,1998年信陽撤地建市後更名為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一家集醫療、教學、急救、預防保健、公共衛生服務於一體二級綜合性醫院。
目錄
基本情況
醫院位於信陽市東方紅大道西段,溮河岸邊,交通便利,環境優美。醫院擁有開放床位263張,衛生技術人員近400人,其中高級職稱30餘人、中級職稱100餘人,形成了高、中、初級結構合理的醫療專業技術隊伍。目前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康復科、五官科、血液淨化科、體檢科等二十多個臨床科室,各科室均有學科帶頭人以及專業技術人才。 為徹底改善醫院的醫療條件,三院積極爭取縣(區)級綜合醫院標準化建設醫院新建綜合病房大樓項目。新院區位於雞公山大街與茶韻路交叉口,占地面積28.6畝,新建面積45908平方米(綜合病房樓、門診樓、醫技樓、急診樓),另改造建設面積10000平方米,設計床位600張。不僅能滿足醫院現有病人的就診需要,而且結合了醫院以後的長期發展,為醫院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信陽市第三人民醫院是信陽市首批市、區兩級醫保定點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醫保定點醫院、溮河區工傷保險定點醫院。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轉診定點醫院。是信陽市9個120急救分站之一。擁有美國原裝進口螺旋CT、日本原裝進口富士CR、百盛四維彩超、西門子彩超、日本原裝進口富士能99胃鏡、日本奧林巴斯原裝進口宮腔鏡、腹腔鏡等多台大中型醫療設備。
我國醫院歷史
我國是最早設置醫院的國家之一。遠在西漢年間,黃河一帶瘟疫流行,漢武帝劉徹就在各地設置醫治場所,配備醫生、藥物、免費給百姓治病[1]。到了宋明年代,醫院組織漸趨周密,當時,官方辦的醫院叫做「安濟坊」,私人辦的有「養濟院」、「壽安院[2]」,慈善機構辦的「慈幼局」,分門別類招收和診療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