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錄

名詞解釋

儉樸,古人倡導的一種美德。在不同學派的思想中,「儉」的含義會有所區別。在儒家看來,「儉」是對奢侈浪費的克服。儒家認為,行禮、行事應避免奢侈。奢侈會帶來對物質財富的浪費,同時也會使人們競逐於物質的富足,從而喪失行禮、行事的初衷與本質。在道家看來,「儉」特指統治者的儉樸。統治者不應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求而耗費民財,應以儉樸的行事避免對百姓生活的干擾。

引例1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論語•八佾》) (林放請教禮的根本。孔子說:「你問的是個重大的問題!禮,與其奢侈操辦,寧可節儉而行。喪禮,與其儀節周備,寧可哀戚過度。」)

引例2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章》) (我有三種寶物,持有並保全它。第一種是慈愛,第二種是儉樸,第三種是不敢做天下人都沒有做的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