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非十二子》:「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後漢書·郎顗傳》:「夫救奢必於儉約,拯薄無若敦厚。」《後漢書·桓帝紀》:「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唐·杜甫《送盧十四弟侍御護韋尚書靈櫬歸上都》詩:「儉約前王體,風流後代希。」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一:「奢則妄取苟求,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曹靖華《往事漫憶--懷周恩來同志》:「你平易近人,自奉儉約,也是舉世罕見的。」葉聖陶《倪煥之》一:「他看煥之有一對敏銳而清徹的眼睛;前額豐滿,裡面蘊蓄着的思想當然不會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