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
俭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世界三大汉语词典分别是中国大陆的《 汉语大词典[1]》(共13册,5.6万词条,37万单词)、中国台湾的《 中文大辞典 》(共10册,5万词条,40万单词)以及日本的《 大汉和辞典 》(共13册,4.9万词条,40万单词)。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目录
名词解释
俭朴,古人倡导的一种美德。在不同学派的思想中,“俭”的含义会有所区别。在儒家看来,“俭”是对奢侈浪费的克服。儒家认为,行礼、行事应避免奢侈。奢侈会带来对物质财富的浪费,同时也会使人们竞逐于物质的富足,从而丧失行礼、行事的初衷与本质。在道家看来,“俭”特指统治者的俭朴。统治者不应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而耗费民财,应以俭朴的行事避免对百姓生活的干扰。
引例1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林放请教礼的根本。孔子说:“你问的是个重大的问题!礼,与其奢侈操办,宁可节俭而行。丧礼,与其仪节周备,宁可哀戚过度。”)
引例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章》) (我有三种宝物,持有并保全它。第一种是慈爱,第二种是俭朴,第三种是不敢做天下人都没有做的事。)
参考文献
- ↑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的你知道有多少个嘛?,搜狐,2022-08-14
- ↑ 汉语的发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会说汉语吗?,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