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侯宝林 (相声表演艺术家) 编辑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世纪相声大师,语言大师 [1] 。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 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为相声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除创作和表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以外,还对相声和曲艺的源流、规律和艺术技巧进行了理论研究 [2] 。相声代表作有《戏剧杂谈》 [3] 、《醉酒》 [4] 等。

让人看不透的侯宝林2017-12-13 23:12 相声界有一句话“侯宝林对相声有功”,他开创了一代“侯式幽默”,也让相声登上了曲艺最辉煌的舞台。每个懂相声的人都清楚:无论讲相声的人有多么多,但侯宝林只有一个。...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侯宝林 别 名 侯宝麟、侯世荣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满族 出生日期 1917年11月29日(农历十月十五) 逝世日期 1993年2月4日 职 业 相声演员 主要成就 相声界开创性的一代宗师 代表作品 《戏剧杂谈》《醉酒》《关公战秦琼》《婚姻与迷信》《夜行记》 血 型 AB 夫 人 王雅兰 子 女 侯耀华、侯耀文等五人 目录 1 早年经历 2 演艺经历 ▪ 解放以后 ▪ 晚年生活 ▪ 逝世 3 主要作品 ▪ 相声 ▪ 著书 ▪ 其他 4 个人生活 ▪ 家庭 ▪ 弟子 5 人物评价 6 故居 早年经历编辑 年轻时期的侯宝林 年轻时期的侯宝林 1917年11月29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星期四),酉时侯宝林出生。 1922年,由张全斌带至北平,送与其妹夫侯连达夫妇为义子,起名侯保麟(曾用名侯世荣)。侯氏乃满族(镶蓝旗),无嗣,城市贫民,先后以警官学校庶务课员、厨师等为职业,住西城福寿里19号。 1925年,在北平市立第二十七小学(现厂桥小学)就读三个月(义学)。1926至1928年,因养父失业,被迫以捡煤核、卖报纸、拉水车、打粥要饭等方式,帮助家里维持生计。12岁时,侯宝林开始学艺,先是学京剧,后来由于对相声的酷爱,改学了相声。先后拜常葆臣、朱阔泉为师,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撂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与许许多多旧社会的民间艺人一样,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 1929年,在一个编制腿带的小作坊里学徒,后来拜师严泽甫学习京剧。三个月后开始街头卖艺。其间,师父在天桥三角市场与著名艺人“云里飞”(白宝山)搭班“撂地”卖艺。侯宝林白天随师父前往天桥,在师父与“云里飞”演出间隙表演京剧、滑稽二黄,夜晚背着有残疾的师兄和师父一起到妓院卖唱。 1930年,因不堪忍受师父、师兄的虐待而逃跑,后被养父送回师父处,继续在天桥“撂地”演出。 1932年,养母张氏去世。家搬至福寿里21号。师父全家离京赴太原演出。侯宝林别师回家,因拖欠房租被赶出福寿里21号院,侯宝林只得借住班主李四家中,地址在北锣鼓巷南下洼子路南第二个门。 演艺经历编辑 侯宝林表演相声 侯宝林表演相声 1933年,16岁的侯宝林在西单商场马绍箴的戏班唱京戏。毗邻著名相声艺人高德明、朱阔泉、汤金澄等人的相声场子,听相声成为侯宝林演唱京戏之余唯一关心的事,一个偶然机会,开始单独表演相声,并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从此侯宝林便与相声结下不解之缘。 1934年,因唱京戏又兼说相声,为班主所不容,受到排挤,无奈只得离开西单商场,重新又回到天桥与“云里飞”搭班唱京戏。 1935年,在鼓楼市场撂地卖艺,后来回到西单商场清唱滑稽二黄。 1936年,在西单商场与周玉奎、刘醒民等搭档,清唱滑稽二黄。有空便去临近相声场子听高德明、朱阔泉、张杰尧、汤金澄、华子元等人说相声,特别注意单口相声。 1937年,转到东安市场唱滑稽二黄。师父常宝臣贫病交加倒卧在京师背阴胡同医学院门旁。经过几年艰苦奋斗,侯宝林的相声终于成为什样杂耍中攒底的“大轴儿”。从清末起,一直到四十年代,按照老规矩,天津的杂耍园子历来是刘宝全、白云鹏的京韵大鼓唱“大轴儿”。再好的相声也只能排在倒二“压轴儿”,但侯以卓绝的艺术冲破了老一套的规矩,也为相声增了光,添了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侯宝林与郭启儒合作,在京津一带演出,艺术日臻成熟,声名大震。而且,他一改当时相声粗俗的风气,以高雅的情趣与格调的质朴、正派的台风赢得了广泛赞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入侵北京,社会动荡、娱乐业萧条,食不果腹。后经朋友介绍在北京东城福寿斋纸店做短工,装订日历、月份牌。 1938年,再次转到天桥跟“云里飞”搭班,每晚与“云里飞”之子白全福,还有郭全宝、王宝童一起说相声,年底,白天清唱滑稽二黄,晚间同“云里飞”父子、王宝童、李宝祺在花市大街蒋家棚子说相声,后与李宝祺共拜在朱阔泉先生门下。 1939年,开始给师父朱阔泉先生捧哏,在天桥新民茶社首次正式登台表演相声。后由朱老师介绍,和师弟李宝祺一起到西单商场北场与高德光、高德亮、张少棠、戴少甫等同台演出。 1940年 6月初,应天津燕乐戏院邀请,与师叔郭启儒搭档签约去天津演出,侯宝林以反串京剧名声大振,当时报纸上称赞他是“唱功为相声第一人,学名伶皮黄最为神似”。 与京剧演员王雅兰相识。 1941年 尽管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日本铁蹄下的中国,战火连年,物价飞涨;妻子连秀贞有不良嗜好;资方以“合同”为借口,拒涨工资。生活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1943年 除了在电台作节目,同时还在燕乐、大观园、天宝、玉茗春等几家戏园子赶场。逐渐跻身于天津有名的五档相声。 1944年,电台曾搞过一次津京连播(即两位演员分别在津、京两地通过电台同时播放),与张寿臣和说《俏皮话》。后和一个叫赵明(光裕)的大学生一起组织北艺剧社,演话剧《情天血泪》、《上海繁华梦》、《摩登夫人》、《梁上君子》等。 1945年,在天津南市群英戏院演出。 5月,应邀回到北平上海游艺社(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西门外北侧)演出,担任“大轴”。同台演员有:史文秀(艺名花小宝)、王佩臣、谢芮芝、连幼茹等。 8月,日本投降,又回天津大观园演出一个月。 9月底,回到北平上海游艺社。同时还在华生电台(私营商业电台,位于东四南椿树胡同路北)、中国电台(商业电台,位于前门外观音寺街)、国华电台(商业电台,帅府园内路南)做商业广告。 1946年 春天,回天津大观园、燕乐演出,重遇王雅兰并产生感情,结为连理。 秋天,转到世界游艺社(位于东单二条内东口路南)和升平游艺社(位于东安市场会贤球社 [3] 内)演出两个季度,同台演员有谢芮芝、徐剑秋(小天一)、佟树旺、小云生、孙书筠、王宝霞、王元堂、顾荣甫、尹福来等。同时还在几家商业电台演出、报广告。 年底,独资开办北艺广告社,地址在北京帅府园2号。 年底,王雅兰在西城达智营21号生子侯耀华。 聘英文打字员朱先生学习英语会话,并将英语编入相声小段。 1947年北平上海游艺社(东安市场西门外北侧新巴黎绸缎庄顶上三楼)和商业电台演出,后在西单游艺社(西单商场靠北边一幢楼的二楼上)演出,同台的有花小宝、王佩臣、谭凤元、谢芮芝、荣剑尘、连幼茹、孙书筠、马凤麟、宋慧玲、秋痕、关学增。 年底,北艺广告社迁至北平西城绒线胡同121号。 1948年继续在西单游艺社和商业电台演出,偶尔走堂会,同时也自己作广告。 解放以后 《侯宝林与毛主席》剧照 《侯宝林与毛主席》剧照 新中国成立后,侯宝林更焕发了艺术青春,很快就成为妇孺皆知、享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此后,他立志相声改革,一面对一些传统相声进行修改、加工,一面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 1949年7月2日,列席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内形势的报告。8月起,参加两期北平戏曲艺人讲习班学习。每逢一、三、五上课,听了《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艺人的道路》(田汉)、《戏曲的前途》(马少波)等专题讲座。由此接受革命的道理,并明白了在新的形势下,相声改革已迫在眉睫。1949年秋,首次为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表演相声。 1950年1月19日,为了适应解放后的新形势,遵循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在老舍等人的支持下,同孙玉奎、罗荣寿、高凤山等人一起组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先后任副组长,组长。创演的新相声有:《婚姻与迷信》、《一贯道》(合作)、《二房东》(孙玉奎)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出现的,为配合形式而创作的相声作品。开始相声的教学和辅导工作。收徒贾振良、黄铁良。 1951年3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慰问团去朝鲜,任曲艺服务大队中队长。后改编为文工团,任副团长。曾在朝鲜战场自编过两段相声——《杜鲁门画像》、《狗腿子李承晚》,(可惜没有留下文字稿)。写过一段韵文唱词《飞虎山》,可用太平歌词、大鼓、坠子、快板等不同曲调表演。还灌制了唱片《如此美国》。1951年5月,回国后,有随慰问团西北分团,去西北五省宣传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演出,任曲艺大队长。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列席委员、出席全国政协第一界第三次会议。同时任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文代会代表。1951年年底,去上海大光明电影制片厂,拍摄老舍先生电影《方珍珠》、饰剧中人白二立。北艺广告社歇业。 1952年6月,与郭启儒共赴上海,临时参加上海北方曲艺团工作。由北京市文艺处组织成立北京市曲艺工作团,任总团长。不久“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掀起。北京曲艺工作团营业状况不佳,演员只能拿到30%的薪金,后50多人分裂成两个团。 表演相声 表演相声 1953年前半年,在北京、天津、上海巡回演出,其中三次到上海。为此,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评弹、越剧、沪剧、海派京剧的优秀唱段。秋天,回到北京,与北京曲艺团合作,参加相声大会演出。秋末到年底,每天上午为东北军区辽西文工团的相声学员授课。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之邀,创作并演播了生平唯一一段儿童相声《大中进步了》。该段子后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儿童相声》一书。 1954年春季,参加由中央组织的曲艺杂技团,奔赴西南,慰问修建川臧公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2月13日,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相声《贼说话》。是该广播电台现存的侯宝林最早的录音。年底,应白凤鸣团长之邀,加入中央广播说唱团(临时)。 主要从事相声辅导工作,辅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士,如:于连仲、于春藻、王震、韩世霖、刘祖法等。同时,将学生刘祖法的听课笔记整理成册,约20万字。当时只发表了其中一些章节,剩余部分由中国曲艺研究会油印,发往各处征求意见。(此书直到1983年2月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以《侯宝林谈相声》为名正式出版,并被认为是相声领域的第一本专著。) 改编由郎德沣等6人原著的相声《夜行记》。 1955年1月,《夜行记》获中国曲艺研究会颁发的“优秀曲艺作品奖”。 春节,参加中央广播说唱团临时演出,3月成为合同演员。5月1日正式加入说唱团。为配合推广普通话,和著名学者吴晓玲先生合作,创作新相声《普通话与方言》。 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相声节目有:《不宜动土》、《卖包子》、《捡金子》、 《交租子》等。 在厦门大学讲课。 1960年1月8日至16日,文化部在京举办了“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演出大会”,相声《美蒋劳军记》被评为“密切配合革命斗争和生产建设”优秀节目。 3月29日至4月11日,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三届二次会议。 7月22日至8月13日,在北京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当选全国文联委员。 9月,为“职工业余曲艺训练班”辅导。此后赴山东烟台、济南、肥城等地巡回演出。 11月至12月,参加回忆整理44段解放后不曾公演和广播的传统相声。挖掘录制传统相声 《卖马》,新相声《总统的鼻子》,还和马季合作录制了一段《降神会》。 1961年1月,在中央统战部、政协俱乐部的支持下,发起“笑话会”活动。参加此项活动的有全国政协委员、名演员、作家、漫画家、歌唱家、乐团指挥等,共举行13次活动,整理笑话一百多个。改编为相声的如《醉酒》、《橡皮膏》。 4月,为贯彻第三次文代会精神,挖掘、整理《传统相声记录稿》四册,是一套当时仅供内部参考的重要资料(也是当年国务院通过保卫处向中央广播说唱团索要的资料)。参加该项工作的有说唱团部分相声演员、创作人员,还有著名作家邵燕祥。 录制的资料有《开场小唱》、《王二姐思夫》,与张杰尧先生合作录制《过五关》、《罗成戏貂蝉》、《河南戏》、《战马超》、《六个月》、《张飞打严嵩》,与张士芳先生合作录制了《黄金台》。其他录制节目《一贯道》、《相面》、《学大鼓》、《讲帝号》等。 8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笑的晚会》对外直播,与郭全宝先生合作演出《戏剧与方言》、《阴阳五行》。这是相声第一次通过荧屏向世人展示。 12月,为贯彻中央“暂时困难时期,应丰富精神生活”的指示,应邀去天津参加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笑话晚会》,同去的有马季、于世猷、郝爱民、收徒于世猷、郝爱民。 1962年 2月,在中央电视主办的《笑的晚会》上,与刘宝瑞、马季三人合演《扒马褂》。 2月20日,随中央广播说唱团去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地巡回演出,临上车前接到“小女咪咪病逝于北京儿童医院”的通知。强忍悲痛随团出发。3月23日至4月18日,回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会后又归队继续巡回演出,5月10日返京,两个多月内全团共演出90场。 9月,率领5人创作组一下唐山开滦煤矿,历时40天,写出5段表现新中国矿工生活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相声——《给您道喜》、《全家福》、《侯大胆》、《煤论》、《选对象》。10月12日至26日在开滦煤矿及唐山市演出20场,受到一致好评。 收徒李文欣。 侯宝林 侯宝林 1963年 3月,(3月至1964年6月)受聘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一名学生的特邀论文导师,利用家中的古代笑话藏书,经一年多每星期天的指导,使其完成一篇题为《明清笑话》(10万字)的毕业论文,该论文的中心内容为通过明清笑话的系统研究整理,提出笑话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外,尚有不能忽视的讽刺和娱乐功能以及启迪智慧的作用。 4月,二下唐山。后又去烟台、文登、青岛、济南、徐州、开封、郑州、安阳等地巡回演出56场,慰问9场。 7月,上海滑稽剧团赴京演出,为此举办了南北方曲艺学习、交流座谈会。 9月,《侯宝林、郭启儒表演相声选》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共收相声25段,193千字,第一版印刷7万册。 10月,为电台录制《戏迷》、《改行》。 11月17日至12月4日,在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三届四次会议。 收徒胡必达。 1964年(47岁)收徒丁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