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倭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是一种在夜晚活动的动物,栖息在树的低处,公猴一般单独行动,母猴则会组成一个小的群体。杂食性,主要以水果、花、昆虫等为食。夜视能力强,夏季有休眠习性。野生倭狐猴平均寿命3-4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1]

目录

历史

科学家在非洲大陆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了新物种——3种倭狐猴,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他们被定名为:贝氏倭狐猴、桑比拉倭狐猴和密氏倭狐猴。 狐猴是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有些狐猴的化石可以追溯到5千8百万年前,研究狐猴及其进化等各个方面,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亦十分有意义。这是本世纪末一次重要的物种新发现。狐猴是灵长类动物中低等的一类,狐猴总科包括狐猴科和大狐猴科;狐猴科又分为狐猴亚科和鼠狐猴亚科。鼠狐猴亚科分为2属:鼠狐猴属和倭狐猴属,新发现的3种倭狐猴隶属于后者。狐猴是一类典型的地域种,它们仅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及其附近的科摩罗岛。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绝,使得狐猴进化特殊,种类特别,依赖环境性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会严重导致种群衰退,所以许多种狐猴面临着灭顶之灾。 包括倭狐猴在内的鼠狐猴类,它们的头都非常小,还没有人的拇指大,身体只有几十克重。它们长着长长的鼻子;眼睛圆溜溜的,并且非常大、占据了脸部的绝大部分,这使得它们的眼力十分敏锐;其四肢也极为灵活,宛如机敏的小老鼠。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来自12个不同地区的倭狐猴身体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它们的牙齿、头骨、体长、体重等等,从而证实了3个新种的存在。这3种倭狐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海岸的森林中,以甲虫等昆虫、水果和嫩枝叶为食。它们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这也是很难发现它们的原因之一。 马达加斯加岛是大约1亿6千5百万年前与非洲大陆隔离的,由此这里成为物种进化的特殊场所。这里除了有近40种的狐猴外,还有约70种哺乳动物、世界上一半种数的变色龙、300余种蝴蝶、12000余种有花植物,并且它们全是“土著居民”。但是,马达加斯加的森林砍伐速度之快是相当惊人的,大约90%的原始森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愈演愈烈。绝大多数的狐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收录。[2]

形态特征

倭狐猴体长12-14厘米;尾长12.5-15厘米;重量58-67克。 倭狐猴体棕灰色,腹部灰白色,头圆,口鼻短,眼睛大且突出,尾巴粗长。

分布情况

倭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的热带森林中。

生活习性

出没于潮湿的热带雨林,树栖,群居,通常30只左右结对生活在小溪或河边。以水果和虫子为主食。白天躲在树洞中度过。傍晚时分,即便醒了,它们也要等到日落才在树枝间灵巧地窜来窜去。它们的行动很谨慎,常常是一闪即逝。因为它们用那双外突的圆眼睛征服了森林的黑夜。好斗,常常为了领地而争斗。主要吃素,但是有时也吃昆虫、鸟蛋甚至幼鸟。每年11~12月发情交配,经常争斗。怀孕5个月,每胎2—3仔,2岁性成熟。寿命18—20年。

生长繁殖

倭狐猴繁殖季节在9-3月份,孕期约60天,每胎产2仔,每年可以繁殖2次。野生倭狐猴平均寿命3-4岁,人工饲养的寿命可达14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