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義工
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做義工就是在落實菩薩行。眾生是成就佛菩薩的,離開眾生是沒有佛可成的。所以做義工一定要拓寬心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要發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把自己的願落實到行當中。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常隨佛學。學佛就是在學佛菩薩的慈悲喜舍、利益眾生的心,這樣才能與道相應
目錄
原文
有些人厭離世俗的生活,到寺院中掛單做義工,希望能夠發心和修行兩不誤。他們被分配到各個崗位,有的人很發心,有的人卻覺得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事情,影響了修行,開始生起煩惱。那麼做義工是否影響修行呢?
增福消業,轉煩惱為菩提
每當我們聽到各種稱揚讚嘆,意識到原來我們還可以幫助這麼多人,從未有過的喜悅會油然而生,感恩心也在不斷布施的過程中生起,因為做好一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比如過齋,如果不是親自給別人行堂,哪裡知道,就那麼一個打飯的動作都很難做好,飯會粘在勺子上不下來,要在供養偈唱完之前行完一遍,操作必須準確高效。當我們思惟,在每一個堂口,都有義工們在無怨無悔、默默地付出時,我們的慚愧心、感恩心會漸漸生起,發心一定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這是一份不拿工資而心甘情願義務奉獻的工作,在不斷付出、行持的過程中,使我們心量打開。這確實利於我們的修行。
做義工會使我們福報增長。一位師父曾講過一個故事,她們的寺院中來了一位居士,這個人在世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掙不到錢,明明別人掙錢的生意,他來做,不僅掙不到錢,甚至可能賠本。他苦惱至極,總得要養家糊口啊。被逼無奈,他來寺院請師父開示,師父說你還是安心來先做一年義工,給自己培培福報吧。一年後他返回世間,做起廢品收購的生意,這次他經營得比較順利。他又把賺來的錢一部分用於寺院的供養。原來,在寺院掃掃地、洗洗碗都為我們積累了很大的福報啊。我們修行也是要有福報的,而做義工,就是在不斷積累我們的福報。
做義工會讓我們業障消除。有的義工或患身體疾病,或有心理障礙,或神志有問題,他們做義工之餘精進念佛,在佛力加持下,六字洪名的功德力發生作用,身心竟慢慢有所改變和康復,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很多業障。
做義工會使我們智慧增長。當我們依教奉行、放下我執我慢我見、全身心地去做事情時,突然發現自己原來不會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沒想到的事情,漸漸都可以應對處理,也學會了善巧方便。頭腦變得更清晰,記憶力也比以前好許多,人變得更有智慧了,誦經、念佛、聽法等等也都更願意去做了,越來越有法喜了。這都源於有佛力的加持,佛光的注照,使我們身心調柔,智慧顯發,有一個修行人的樣子了。
做義工能使自己有所體悟。比如洗一塊抹布,看似簡單,但洗着洗着,卻洗明白一個道理:抹布很髒,要用熱水,要用鹼、洗潔精,還要泡段時間後再反覆清洗,有些污漬依然很難清除。這種對境,讓人突然意識到無始劫來我們這顆心啊,沾染了太多太多的 ;污漬惡習,這些習氣的去掉,需要痛下狠心,不斷地打磨刷洗。而修行就是要修正我們不正確的心,要把那些習氣毛病除掉。
當我們在做義工的過程中不斷地放下我執我見,智慧自然現前。在做事情及處理人際關係時,要時刻觀照自己,就會慢慢變得謙卑、調柔、恭敬。那麼我們再用這樣的態度處事、聽經、聞法,所得到的效果和我們每天什麼事情都不做、只是在那執著修行求自了的效果是絕對不一樣的。這樣的修行才更有含金量。佛法修行在於生活當中的落實,而智慧的火花也是在勞動中迸發的。
我字當先與道不相應
很多人只關心自己的修行,做事敷衍了事,時刻考慮我要誦經、念佛,這看上去很精進,很有修行,可這種發心與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不相應的。佛菩薩在因地修行時,哪一件事是為了自己呢?一切都是為了眾生,拔眾生苦,予眾生樂。而只;我字當先的,依然是自私自利,與道不相應,何談慈悲。恰恰應在不斷做義工當中錘鍊自己,在逢緣對境中時刻警醒,不要皈投自己那厚重的煩惱習氣,要在勞動實踐中降伏自己的煩惱習氣,為修行路上,培上厚厚的福報之土。福能載道,沒有福報,修行路上困難重重。改變自己,放下自己,靈動的智慧怎麼能不現前呢?
做義工就是在修行,當我們非常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後,會覺得身心安泰,歡喜無比。
做義工不影響修行。無論哪個崗位,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只要我們善加利用。比如我們每天邊做事情就可以邊默念佛號、聽經。不斷在動中鍛煉自己的念佛功夫,時刻觀照自己提起佛號,徜徉在彌陀的願海之中,心就在道上。
一些義工在做事情時,特別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在一起時,就總愛閒言雜話,談與修行不相關的事情,如果我們把這些時間都用來聽經念佛,怎麼會沒有時間修行呢?我們要改正一個錯誤認識,即只認可形式上的修行。所謂形式上的修行,就是說只把誦經、經行、法會等當作是在修行,而發心做事都不是修行。要知道,禪堂裡面的功夫在禪堂外面,沒有禪堂外做事培福、積資淨障,怎麼有禪堂里的端坐如儀、即寂即照呢?
做義工不但不影響修行,還會讓我們對時間抓得更緊,是一種促進。因為忙於義工工作,難免時間很緊迫,就越想到一切事情都不能拖,早起晚睡,把所有的功課搶時間完成,這樣每天都很充實,哪裡還有個人利益得失的計較,哪裡有時間想東想西啊。那些選擇崗位要能見到法師的,聽法必須搶坐最佳位置的,吃飯想多要點營養高、口感好的種種知見、煩惱自己覺察不到,為一點小得失算計半天的,都是在浪費時間。真正修行的義工會善用其心,抓緊時間精進修行,做事也認真仔細,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觀察身邊來來去去的義工,讓我更堅信做義工不影響修行。有一位二十六歲的男孩,在這裡掛單有四五個月,整個人的身心改變太大太大,用脫胎換骨一詞也不誇張。他剛來時是不念佛、不聽法、不誦經的,整個人困在一種焦慮當中,唯獨可貴的是他願意做事情。無論何時,無論做什麼,不管會不會,他就是去做,只要師父吩咐,他就做。當他做到一個多月的時候,偶爾會看到他也聽聽經,接着就開始拜八十八佛。四五個月後,他精進到同寮的人不知他何時睡覺、何時起床的程度,做事情更加積極主動。在這期間,他開始向別人懺悔自己不應該怨恨父母,不該對父母有不好的念頭。看見他有這麼明顯的改變,真是讓人讚嘆,佛法不可思議啊。
而有些義工,在寺院待上幾年了,每天早晚課都做,甚至在別人做事情時,她也會自己單獨去讀經,看上去很精進、很修行,結果自己的煩惱習氣依然熾盛。想想她總不改變自己,不僅自己煩惱,有時還讓別人也煩惱,這樣的修行是有問題的。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修行啊,看那溪水河流里的石頭,無論大小,它都沒有稜角,圓滑的。而在泥土裡埋了上千年的石頭稜角依故。這和我們的修行是一樣的。如果我們不能在做事和與人相處中打磨掉自己的稜角,只是自己一個人隨着我執我見在盲修瞎練,太可惜了。
做義工會使我們心性得到提升。到寺院做義工,聽經聞法,蒙佛光攝受,能反省、意識到自己確確實實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過去總以為自己挺不錯,這是我們的愚痴啊!我們開始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信有西方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慈父遙相期盼我們早日覺醒、早日回家,我們也願意回到那無憂惱、諸上善人俱會之處。於是為報佛恩,發心做義工,護持道場,過着每日朝暮持佛名號、安心做事的生活。為感恩釋迦牟尼佛向我們開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使我們在迷茫的生死苦海中找到了方向,於是我們也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華為父母。我們對慈父阿彌陀佛充滿了無限的感恩和敬仰,對極樂世界充滿無限的嚮往和欲求,他日命終,佛及聖眾前來接引,蓮華中化生。我們就要成為極樂世界的人了,苦難的眾生可以不苦了。
我們不再為虛假不實的事相迷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所以在做義工的工作當中,也是讓我們不斷看破、放下、廣結善緣、慈愛有情,將來成佛後能有眾生可度。那麼我們不再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搞得不開心,反而歡歡喜喜地把每件事情都打理好,但又不着相,在心性上用功。做義工是多麼好的修行機會啊。
曾看過一位法師開示的文章,其中一句的意思是,義工沒有固定崗位,我們要重在;沒有固定這幾個字,也就是說要隨緣做事。有很多義工,總認為這件事不是我的事,那件事和我沒關係。做義工和在世間工作是不一樣的,在世間,崗位固定,責任明確,有考核,拿工資。工資的高低代表了崗位的重要性、辛苦程度、責任大小、能力高低。在其位謀其政、掙其錢,不是自己分內的事可以視而不見,因為這與我一毛錢關係也沒有。我們在寺院裡,就要重新改變一下自己的思想認識,寺院裡的事不僅是常住的事,也是大家的事。只要發生在我的周圍,我們就應該隨緣隨分地去做,世間還有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說法,何況我們修行人,所以我們見到路上的垃圾、被風吹跑的雨傘、被雨淋濕的衣服都應主動照顧一下。寺院中的一草一木尤不可傷,我們再增加一份呵護,不也在積累自己的福報功德嗎?
但要知道,一切應如理如法,而不是隨順自己的習氣。我們有些常住寺院的居士,由於在家裡管事情管習慣了,到這裡也想管東管西,不是這個不如法,就是那個不修行。搞得自己不開心,別人也煩惱。同時她還自以為是在護持道場,不讓她管,她一百二十分的冤枉,說別人都不理解她的心。
本來清淨的寺院,為了讓我們培福報、種福田,允許我們同住共修。我們卻總把握不好,有時甚至產生我慢心,;我為寺院作了多大貢獻,師父離不開我。妙祥法師曾開示說:;出家人早把權、錢等五欲六塵看破放下,離家棄欲,行作沙門,難道還要居士護持?所以我們要清楚,不是師父需要我們,不是寺院離不開我們,而是我們需要三寶種福田。所以一名合格的義工,一定是依教奉行,做事用心,發心修行。
做義工就是在落實菩薩行。眾生是成就佛菩薩的,離開眾生是沒有佛可成的。所以做義工一定要拓寬心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們要發大菩提心,利益一切眾生,把自己的願落實到行當中。禮敬諸佛、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常隨佛學。學佛就是在學佛菩薩的慈悲喜舍、利益眾生的心,這樣才能與道相應。
越發心做事的義工,也是越抓緊時間修行的,更是修行比較好的,她們在不斷的解行並進中提升自己、錘鍊自己。做義工就是在福慧雙修,是不會影響修行的。[1]
佛教信仰
信仰佛教的好處,有些雖然信仰他教亦能獲得,但畢竟佛教要高超、殊勝多了。
佛教詳盡地剖析宇宙人生的問題,目的在使人對人生能獲得正確的認識。
而佛教的人生觀,嚴格說來,是既不屬於悲觀,也不屬於樂觀的,我們可以勉強稱它做:『中觀』。
什麼叫『中觀』呢?就是既不哭哭啼啼地悲嘆人生,也不渾渾噩噩地虛擲生命,它能用智慧的眼光,掃除一切人生的疑懼、苦悶和誤解,而正確地認識人生的真象,把握人生的方向。
佛教又認為眾生是一體的,休戚與共的,小我生活於大我之中。因此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不但不能自私自利,反而要有慈悲助人的精神。
佛教反對命運操縱在他人或神的手中,自己做的自己承當,因此人人要克苦耐勞,努力奮鬥,為了明日,必須獻出今天,沒有辛勤的耕耘,哪會有豐碩的收穫呢?
佛教的戒律,對人的行為並不是死的束縛,而是活的鼓舞,在消極方面可以止惡防罪,在積極方面能夠鼓勵救人濟世。舉『不殺生』為例,它的真正精神與目的,不在自己的不殺,而是要去勸人戒殺,一個立志學菩薩道的人,自己殺生固是破戒,就是見死不救也是犯戒。其他戒律也莫不如此,不但自己不能『偷盜』、『說謊』,更要勸人不要偷盜、說謊,苦口婆心的,不厭其煩的勸人改邪歸正。
嚴守五戒是做人的根本,違犯五戒在社會上就不能立足,同時為國法所不容,最後只有身系囹圄,飽嘗鐵窗滋味。而佛教更認為要想做『人』就非守五戒不可,違反五戒,下世就不能再得人身,而將墮入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了。(這三類眾生的報應都是痛苦不堪的,因此稱為惡道。)我們且不管下世如何,看看目前就夠了,人能不殺生,社會上就沒有殺人命案;能不偷盜,就沒有小偷、強盜;能不邪淫,就不會有男偷女娼,破壞家庭倫理的事;能不妄語也就不會有欺、詐、騙等事;能不飲酒,則身心愉快,頭腦清晰,不會因一時糊塗而闖禍。(酒有害身體,早經醫學一再證明。)如此,這個社會不是寧靜、安樂的社會嗎?因此我說佛教有淨化社會人心的功用。
佛從不生氣,或處罰弟子,在佛教經典中,絕對找不到佛發怒而用洪水、瘟疫來處罰人類的。
佛對弟子一直和顏悅色,諄諄教誨,他真的是『有教無類』——不論老、少、貧、富、貴、賤,同時包括宇宙間每一類眾生在內。
佛最懂得因材施教,能把握不同的時機,對不同資質的眾生說最好的道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