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停頓,一般指說話中話語的短暫 停歇。(或聲音的斷和連)。詞典中指停留 安頓耽擱停止

停頓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停頓 [1]

外文名 pause

拼音 tíng dùn

解釋 停留安頓,耽擱,停止[2]

漢語詞語

拼音

停頓:tíng dùn

引證詳解

(1).停留安頓。

①唐·杜寶《大業雜記》:"每兩驛置一宮,為停頓之所。"

②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於是停頓行裝,攜健兒數人,逾嶺尋虎穴所在。"

③沈從文《牛》:"他同那牛停頓在一個地方。"

(2).耽擱;停止。

①清·薛福成 《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又值外部諸員避暑在外,稍有停頓。"

②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我於前年起,曾編《奔流》,已出十五本,現在停頓半年,似書店不願更印也。"

③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第二一章:"然而牛剛的胳膊圍得緊緊的,談話也一直沒有停頓,因此他並沒有找到走開的機會。"

朗讀停頓

停頓有兩種:

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語調的抑揚;

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為單位,根據句子成分之間的內在關係來劃分的語氣停頓。

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裡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確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繫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賓語,再旁及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演講停頓

在演講中,停頓一般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感情停頓和生理停頓。

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依照標點符號所作的停頓。根據演講稿上標點符號的不同,所作的停頓時間長短也不同。一般講,句號(包括句末的問號、嘆號、省略號)停頓的時間長於分號和冒號;分號和冒號停頓的時間則長於逗號;逗號停頓的時間又長於頓號。學習語法停頓,可以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新聞播音員為榜樣,以報紙登載的與電台播送的同一條新聞為材料,邊看報紙,邊聽新聞,來學習語法停頓。

邏輯停頓

邏輯停頓是為了突出某一語意所作的停頓。例如:

英國政治家賴白斯曾在倫敦參事會演講勞工情況,講到一半,他突然停頓下來,取出了表,站在那兒一聲不響地眼看觀眾,達1分12秒之久,其他參事員坐在椅子上很奇怪,互相看來看去,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後來大家一致認為:賴白斯忘了演講辭!就在這時,賴白斯突然大聲地講道:

諸位適才所感覺的局促不安的72秒的長時間就是每個普通工人壘起一塊磚所用的時間。

這裡,賴白斯巧妙地利用了邏輯停頓,讓其他參事員領略了普通工人勞動的辛苦,突出了演講的主題。

感情停頓

感情停頓是為了某種情感或受感情的支配而作的停頓。

感情停頓可打破標點符號的限制,在無標點處停頓。同時,感情停頓往往與邏輯重音、感情重音相配合。感情停頓如果有充分的內含和飽滿的感情,往往比有聲語言更豐富、更深沉,令人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

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是指在演講到長句時,找中間某個合適的地方頓一頓,換一口氣。例如下面一段話,必須在幾個無標點的地方停頓換氣:

兒童教育真正的專家/是那些父母。他們卓有成效的實踐經驗/和見仁見智的看法/對那些在與孩子交流中感到力不從心/總抱怨孩子不聽話的父母/將大有啟發。

文言文停頓

句首關聯詞或語氣詞之後要停頓。(1)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2)若夫/淫雨霏霏(《岳陽樓記》)(3)蓋/大蘇/泛赤壁雲(《核舟記》)(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馬說》)例(1)中的"而"是轉折連詞,例(2)~(4)中的"若夫""蓋""且"為語氣助詞。

有些古今異義詞朗讀時須分開。(1)而/鄉鄰之生/日蹙(《捕蛇者說》)(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停頓。動賓結構肯定不停頓。例如:"吃東西",不好停頓成"吃/東西"。(1)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3)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需要着重強調的地方,一般要停頓。(1)先/天下之憂而憂(《岳陽樓記》)(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也"用在句中時錶停頓語氣,朗讀時應停頓。余聞之也/久(《傷仲永》)

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頓。(1)其一/犬坐於前(《狼》)(2)必以/分人(《曹劌論戰》)(3)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英語停頓

停頓(pause)指的是講話人在詞與詞、一群與一群、句子與句子以及段落與段落之間的短暫停歇。

【注】"//"表示一般停頓,長度約1~2秒;"///"表示較長的停頓,長度約3秒左右;"////"表示4秒以上的特長停頓。停頓首先是一種生理要求的結果。

內容上看,決定停頓頻率和長短的因素有以下四個:

1.信息單位

所謂信息單位就是傳統語音和口語教科書上所說的意群。一般情況下,信息單位與信息單位之間應該有停頓。應該特別指出的是,信息單位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其界限常常取決於語境中的諸多其他因素。

2.信息含量

信息含量(information content)是個相對的概念,它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它可以接受信息者對某一信息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一般來說,信息含量大的詞或詞組的前或後都應有一個停頓,即使該詞或詞組並不構成一個信息單位。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含量越大(重要、深奧、難懂、感情成分多等),停頓的時間就越長,反之就越短。

3.信息跨度

信息跨度(information span)特指同一篇章內自然段之間的信息關聯程度。信息跨度有大小之分。朗讀信息跨度大的段落群時,除了遵守前面討論過的停頓規則外,應該特別注意段落之間的停頓要長一些,以給聽者想象、跨越時空的時間。朗讀信息跨度小的段落群時,應該特別注意段落之間的停頓要稍短一些。

4.信息流向

信息流向(information flow)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是指信息組合的常規程度。信息流向分為順向流動和逆向流動。順向流動的單位一般是一氣呵成,中間不宜停頓,而逆向流動的信息單位,則往往需要在反常規組合的銜接處停頓一下。從句子的結構來看,一般來說,句子越長越複雜,中間的停頓就越長,以給讀者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語意,整理思路。

停頓的七大好處

在《決戰談判桌》一書中,作者講述了他個人的一段經歷。有一次,當他穿着拖鞋走出家門,打算拿郵筒的郵件並給前院的草坪澆澆水的時候,一陣大風颳過,門被「砰」地一聲關上了。他身上沒帶鑰匙,而這時已是晚上六七點鐘。萬般無奈,他只好向鄰居借電話,請鎖匠來開鎖。於是,圍繞着勞費——價格問題,作者和鎖匠之間就有了一番「談判」:他(鎖匠)看了我一下之後,說:「價錢嘛……55塊美金。」我聽了之後,心裡想:「糟糕,家裡到底有沒有這些現金?搞不好得開車去銀行領錢。要不要先跟鄰居借一下呢……」沒想到年輕的鎖匠看我不吭聲,以為我生氣了,馬上不好意思地說:「好吧,好吧,50塊好了。」我這下子更驚訝了,沒有作聲。「……哼……現在是晚飯時候了,應該算加班呢……就算你45塊好啦。」其實我根本不知道行情是多少,是他的罪惡讓它自動降價。隨後我終於開口了:「40塊錢!」這時候,他一副如釋重負的樣子,說道:「好吧,不過你得給我現金的。」

在這場談判中,價格一降再降,不是因為作者的「旁徵博引」,而恰恰是他的「沉默」,真乃「沉默是金」也。想必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其實,這正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停頓在語言交際中的作用,停頓的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沉默。在語言交際活動中,人們不僅需要藉助有聲語言,而且需要借無聲語言表情達意。甚至,在某些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無聲語言更能表達有聲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思想內容,「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對無聲語言作用十分恰當的描述。停頓就是一種無聲語言。說話中的停頓,通常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和心理停頓。語法停頓是為了結構明確、層次清楚所作的停頓。邏輯停頓是為了強調某一特殊的意思或某種邏輯關系所作的停頓。心理停頓是由說話人為了表達某種感情或達到某一目的而有意識安排的一種停頓,它常常取決於說話人的心理情緒。

在語言交際活動中,恰當地使用停頓,尤其是心理停頓,能夠獲得更好的說話效果。

首先,停頓可以增添說話的情趣。通過停頓可以設置懸念,該說而不說,讓聽者如墜五里霧中,待時機成孰,突然亮底,風趣十足。里根當選美國總統時,一天上午,全體共和黨人舉行會議,一位多數黨領導人站出來故意說:「總統閣下,開完會之後,我們大家準備共進午餐,倘若您也來和我們一起進餐的話,你必須付餐費5美元,如果實在沒有,鄙人願解囊相助,以解尊駕拮据之難。」這位多數黨領導人為什麼敢同里根開這個玩笑呢?因為人們知道里根口袋裡平時不放錢,想藉機讓總統難堪。誰知里根聽完他的話,笑而不答,一陣沉默。當大家步入宴會廳時,戲謔里根的那個人沉不住氣,再次提出借錢給總統,里根卻出人意料地從口袋裡掏出嶄新的5美元,令在場者吃驚不小,迷惑不解。經里根解釋,原來是會前有人給他拍照做雜誌封面所支付的報酬,恰好是5美元。於是大廳里響起一陣歡笑。里根開始的沉默,設置了一個懸念,人們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能否拿出5美元。謎底揭開,不僅使自己擺脫窘境,也為宴會平添情趣。

其次,停頓可以增強說話的吸引力。停頓能迅速消除語言傳遞中的種種障礙,使聽者的注意力集中。「沒有一點聲音,沒有任何喝彩,只有那震耳欲聾的寂靜。」——這便是停頓所能達到的最佳傳播效果。俄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普列漢諾夫曾在日內瓦作題為《無產階級和農民》的演講,當時有人蓄意破壞,會場秩序混亂。普列漢諾夫沉着冷靜,大聲地說:「如果我們也想用這種武器同你們鬥爭的話,我們來時就會……」說到這裡他故意停頓下來,然後又接着說:「我們來時就會帶着冷若冰霜的美女!」頓時,會場上出現了「轟動效應」,演講也得以順利進行。這樣一次停頓,為何能取得轟動效應呢?因為它喚起了聽眾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當聽眾聽到「我們來時就會」這個句子時,都想知道到底「會」怎麼樣,產生了無意注意,可說話人卻故意停頓下來了,這樣更引起了聽眾的期待和好奇,於是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再加上後面那句聽眾所意想不到的話又饒有風趣和幽默,所以聽眾一下就被吸引了。

再次,停頓有助於掌握說話的主動權。運用停頓,可以使說話者贏得思考時間,從而增強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使表達更嚴謹,減少說話中的失誤;運用停頓,將說話的機會讓給對方,可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也能避免自己將不該說的講出去;運用停頓,可以造成對方的心理壓力,從而使對方做出某些讓步。作者的經歷就是很好的佐證。

古人云:「言而當,知(智)也;默而當,亦知(智)也。」那麼,如何恰當地使用停頓呢?

(一)、準確把握語境。停頓的涵義非常豐富,它以語言形式的最小值換取最大意義的交流。不同語境下的停頓表述完全不同的意思:停頓可以表示默許,又可以是保留己見;既可以表示舉棋不定,又可以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標誌;既可以表示抗議、憤怒,又可以是心虛的流露……只有結合具體的語境,才能明白停頓的確切含義。

(二)、正確把握時機。並非每次交談必有停頓,不恰當的停頓,會使一個連貫的說話過程中斷,影響表達效果。如果不分場合故作深沉、高雅而濫用停頓,只會給人留下矯揉造作的印象。其次,停頓的時間長短要適度。停頓的確能對聽者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如果時間掌握不當,其結果將會適得其反:停頓的時間太短,聽眾來不及反應,等於沒有停頓;停頓的時間過長,聽眾有足夠的時間「想一想」,在高潮到來之前做好心理準備,本想強調的話反而變得平淡無味。停頓多長時間為宜,要根據說話內容、目的、對象、場合而定。

(三)、恰當輔以其他態勢語言。停頓不是全部說話活動的停止,只是有聲部分的暫停。停頓時,要求姿態、表情等態勢語言充分發揮作用。常見的停頓,一是以「目」說話,要表達的情感,從目光中流露。二是以「表情」說話,表情或嚴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雖未吐一字一詞,但停頓給了聽者揣摩其「潛台詞」的時間。同樣可以獲得答案。三是以「感情」說話,舉手、投足、坐相、站姿都能傳遞信息,使聽者於無聲處看姿勢,談究竟。

(四)、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耐心地沉默,本來就是一種修養。停頓,不僅要給對手施加心理壓力,使對手在長久的沉默中失去冷靜。而且,可以有助於你的傾聽,及時分析對手言行的目的和意圖,從而達到超出停頓本身的作用。這就要求,運用停頓時,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有耐心。在確定有必要停頓時,不論別人怎樣,始終緘口不言。不要怕冷場,不要怕給人難堪,不要想當個「帶頭人」。假如思緒還沒有理清,意見考慮不成熟或說出來可能不合時宜,還是沉默為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