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傅抱石觀世音圖軸

傅抱石觀世音圖軸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傅抱石觀世音圖軸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目錄

藏品簡介

名稱:傅抱石觀世音圖軸

年份:近現代

類型:繪畫

規格:縱110.1厘米,橫34.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傅抱石

藏品鑑賞

傅抱石觀世音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110.1厘米,橫34.5厘米。  本幅自題:「甲申七月初十日,寫於東川金剛坡下山齋之南軒。抱石。」鈐「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傅」朱文方印,「印痴」朱文長方印,「其命維新」、「抱石齋」朱文方印。  甲申為1944年。  觀世音是佛教的菩薩,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把他描寫為大慈大悲的菩薩,稱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見《法華經•普門品》)。因唐代諱太宗李世民名,故去「世」字,略稱「觀音」。觀世音原為男身,佛教傳入中國後,自南北朝始,中土觀世音造像轉為女身,延續至今。  圖中的觀世音手執插有柳枝的淨瓶,端莊穩重,慈眉善目,眼含深情,似在俯視深陷水深火熱之中的芸芸眾生,正欲前去拯救苦難。極少繪製佛教題材的傅抱石在抗戰烽火中圖寫這位兼有慈悲心腸、無邊法力的菩薩,表現出畫家對早日結束戰爭、使四萬萬同胞脫離苦海的美好企盼。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