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傅抱石風雨歸舟圖軸(其二)

傅抱石風雨歸舟圖軸
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圖片

傅抱石風雨歸舟圖軸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目錄

藏品簡介

名稱:傅抱石風雨歸舟圖軸

年份:近現代

類型:繪畫

規格:縱60.8厘米,橫52.8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作者:傅抱石

藏品鑑賞

傅抱石風雨歸舟圖軸,近現代,傅抱石繪,紙本,設色,縱60.8厘米,橫52.8厘米。   本幅自題:「甲申又四月杪,於沙坪壩中央大學獲觀金冬心用馬和之筆法所寫風雨歸舟巨幀,心神為之一鬯。返鄉來,每思寫撫,未能也。今日略拾墜飾,涉筆為此,愧甚愧甚,古人之不可及也。甲申五月初九日,終日淋雨。新喻傅抱石並記。」鈐「抱石大利」白文方印,「甲申」朱文圓印,「抱石齋」、「其命維新」朱文方印。  甲申為1944年。  傅抱石畫雨的作品始於20世紀40年代,應該是蜀地山區多雨的氣候給他帶來創作的靈感。此後,無論是巴蜀的疾風暴雨還是江南的綿綿細雨,都被他再現於畫幅,引人入勝,所以論者常常用「一半山川帶雨痕」來形容其畫作的特點。談及畫雨,他認為古代畫家「不直接畫雨,而能使人產生下雨的感覺。……到了清代的金冬心,開始摸索直接畫雨的方法。我受了他的影響,也吸收了西洋水彩畫的表現方法。但是,對我來說,最重要的老師是大自然本身。」自然界觸發了他的靈感,為他提供了素材,在吸收中外繪雨技巧長處的基礎上,傅抱石成功地表現出原本沒有固定形狀的雨水的氣勢,形成強烈的感染力,堪稱一絕。  由圖中題款可知此圖系畫家在中央大學觀賞金農繪製的《風雨歸舟圖》時產生靈感,又經反覆推敲,方才落筆,其審慎的態度可見一斑。只見一葉扁舟在暴雨狂風中前行,船夫用足力氣猛搖船槳,主人撐起雨傘儘量躲避着傾盆而下的雨水。岸邊的蘆葦為狂風所折,遠處的山巒也被風雨模糊成迷濛的一片。逼真的風雨效果令人仿佛置身其間,似能聽到風聲、雨聲、水聲、雷聲交織出一曲交響樂,盪人心脾。  此圖為傅抱石夫人羅時慧捐獻。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1]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