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傈僳族刀杆節

傈僳族刀杆節 傈僳族刀杆節,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的傳統節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傈僳族刀杆節是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流行於保山地區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區,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現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艱險的精神,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裡消除各種災難。歷史淵源 在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卡。王尚書到職後,很快趕走了外來的侵略者,他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傈僳族發展生產,使傈僳族人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傈僳族人民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回朝廷。在農曆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傈僳山寨時,氣得人們摩拳擦掌,都想給王尚書報仇。為了紀念這位反抗外族入侵的人物及在戰鬥中犧牲的人,傈僳族決定將這一天作為"刀杆節",並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徵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由此沿襲,逐漸形成傳統。

摺疊編輯本段主要活動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成群結隊地來到"刀杆節"會場,觀看"上刀山,下火海"活動。"上刀山,下火海"包括點花、點刀、耍刀、迎花、設壇、祭刀杆、豎杆、祭龍、上刀、折刀、下火海等步驟,其間有一套嚴格的儀式。上刀山和下火海是儀式中最為驚心動魄的環節。原始信仰的內容已被展現健康新穎的唱詞和豐富的手上舞蹈動作的"跳嘎"所取代,具有了更廣泛的群眾性。

摺疊下火海 刀杆節前夕,熊熊烈火映紅天際,聲聲芒鑼在山谷迴蕩。人們從四面八方湧向火堆,參加刀杆節的開幕式--"跳火海"。在陣陣鞭炮和鑼鼓聲中,首先七八名"香通"(上刀杆表演者)為眾人表演"跳火舞"。他們上身裸露,光着腳,模仿各種禽獸動作,在一堆一堆燒紅的木炭上,來回跳動,還不時抓炭火在身上揩抹,圓渾的火球在手中翻滾、搓揉。他們毫不畏懼地在火堆里跳來跳去,並將燒紅的鐵鏈在手上傳來傳去,表現出英勇無畏的精神。經過火的洗禮,意味着在新的一年裡消除各種災難。

節日這天,幾十里內外的傈僳族群眾,穿着節日的盛裝,從四方八面匯集到刀杆場來。在夜幕降臨大地時,刀杆場上里里外外燃起許多火堆。廣場中央燃起的4個大火堆的熊熊烈火騰空而起,照射着滿場的人群。接着鑼聲響成一片,刀杆場上的人們互相拉起手來,圍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輕快的舞蹈。當場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紅紅的火炭時,活動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活動開始。這時,5個光着雙腳的剽勇漢子立即闖入場上的火海,在裡面不停地彈跳,急促的腳步踩起無數的火花四處飛濺,好似飛逝的流星。接着,踩火者以閃電般的速度,個個手捧通紅的火炭,分別在臉上和身上擦洗,然後又讓火球在他們手中飛快地翻滾、搓揉。

圍觀的群眾時而歡快,時而緊張,時而讚嘆,時而驚訝,觀眾不時地發出陣陣喝彩聲。經過一陣緊張激烈的表演,一堆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也奄奄一息時,"跳火海"活動才宣告結束。

摺疊上刀山 次日上午舉行"上刀杆"的活動。會場中央,矗立着二根約20米高的粗大栗樹杆,木杆上綁有36把鋒利的長刀,每把刀相距尺許,刀刃全部朝上,銀光閃閃,形成一架讓人生畏的刀梯。就在人們敬畏擔憂之時,上刀杆必不可少的祭祀開始了,幾個穿着紅衣裳,頭戴紅包頭,光着腳的勇士,健步來到刀杆下,跪在一幅古代武將畫像前,然後雙手舉酒杯過頭,口中念念有詞,接着將酒一飲而盡。在鞭炮和鑼鼓聲中,他們縱身躍起,輕盈敏捷地爬上刀杆,赤腳蹬在鋒利的刀刃上,雙手抓着刀梯步一步往上爬。上到杆梯頂後,依次進行開天門、掛紅、撒谷等表演,還要作高難度倒立動作和燃放鞭炮。幾千名觀眾仰首觀望,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聲。最後,"上刀杆"的人齊聚杆頂,以示勝利,又把一面面小紅旗擲向四方八面,祝願傈僳族兒女大吉大利。然後,他們又從容地腳踩鋒利的刀刃次第而下,待他們平安站立在草坪上時,一個個神情自若,皮肉無一損傷。

摺疊編輯本段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刀杆節是傈僳族人民自然崇拜的產物,更是傈僳族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艱險的民族精神的體現。

傳承人物

李學強,男,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項目名稱:傈僳族刀杆節,序號:02-0774,申報地區:雲南省瀘水縣。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瀘水市文化館獲得"傈僳族刀杆節"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摺疊編輯本段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92年2月18日,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節"。傈僳族的上刀杆進行了開幕表演。

經濟影響

2003年3月,雲南騰衝縣傈僳族刀杆節不僅使民族傳統繼續發楊光大,還給邊境少數民族地區的鄉、村小集市帶來無限商機。許多當地的土特產被外來客人買走,山民們需要的貨物也能從外來客商的攤子上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