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光羲
儲光羲
儲光羲 ( 詩人) | |
---|---|
詩人 | |
出生 | 706 |
國籍 | 唐代 |
別名 | 儲太祝 |
職業 | 詩人 |
知名於 | 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
儲光羲(約706-763)唐代官員,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田園山水詩派代表詩人之一。開元十四年(726年)舉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宣、下邽等地縣尉。因仕途失意,遂隱居終南山。後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史之亂中,叛軍攻陷長安,被俘,迫受偽職。亂平,自歸朝廷請罪,被系下獄,有《獄中貽姚張薛李鄭柳諸公》詩,後貶謫嶺南。江南儲氏多為光羲公後裔,尊稱為"江南儲氏之祖"。
目錄
人物生平
儲光羲,潤州延陵(今江蘇金壇)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進士,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山的別業。後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天寶末,奉使至范陽。當時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強兵勁卒,正積極準備發動叛亂,而唐玄宗委任權奸,荒於政事。儲光羲途經邯鄲,作《效古》二首寫途中所見:"大軍北集燕,天子西居鎬。婦女役州縣,丁壯事征討。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稼穡既殄滅,川澤復枯槁。"並自抒懷抱說:"翰林有客卿,獨負蒼生憂。中夜起躑躅,思欲獻厥謀,君門峻且深,踠足空夷猶。"憂念時局,語意頗深切。又有《觀范陽遞俘》詩說:"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與炎皇殊。"對朝廷的昏聵,安祿山的野心,洞若觀火。安史亂起,叛軍攻陷長安,他被俘,迫受偽職,後脫身歸朝,貶死嶺南。
儲光羲因晚年失節,《舊唐書》、《新唐書》皆無傳。其事跡散見於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事》、《唐才子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集70卷,已散佚。所著《正論》15卷、《九經外議疏》20卷。今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為4卷。
詞典介紹
儲光羲:唐代詩人。兗州 (今屬山東) 人, 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曾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職,後被貶, 死於嶺南。其詩多寫閒適情調。現存《儲光羲詩》。
- 來源:古代詩歌精萃鑑賞辭典
儲光羲:兗州 (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 (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系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 《儲光羲集》。
- 來源:唐詩精華分卷
儲光羲: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縣)人,一說兗州(今屬山東)人,開元進士,詔中書試文章,授汜水尉,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受偽職,亂平後被貶,死於嶺南。原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現存詩以寫田園山水為主,多為五言古詩,屬王孟的田園詩派。其詩受陶淵明影響較大,風格較質樸,如《田家即事》、《田家雜興》等。另有《鈎魚灣》等小詩,也寫得意境幽美、清新可喜。《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 來源:唐詩百科大辭典
儲光羲:延陵(今江蘇鎮江)人,開元十四年(726) 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叛亂,他曾受偽署。亂後自歸,貶死於嶺南。有《儲光羲詩集》。
- 來源:唐宋詩詞評析詞典
儲光羲:唐詩人。兗州(今山東曲阜)人。開元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曾在安祿山陷長安時受職,因被貶死於嶺南。擅長田園詩,筆意細膩,意境優美,但多閒適情調。有《儲光羲集》。
- 來源:中國歷史人物辭典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十四年進士,官任太祝,後轉監察御史。安祿山攻陷長安,受偽職,亂平後貶死於嶺南。與王維交善。擅為五言古詩,多寫田園閒適生活與山水風景,代表作《田家即事》、《田家雜興》、《樵夫詞》等對田園生活、山野風光有一些真切的描寫,但亦不時流露士大夫的情趣,前人謂"太祝詩學陶而得其真朴"(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推譽過當。小詩《釣魚灣》、《江南曲》等頗清新可誦。原有集七十卷,已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 來源:中國古典文藝實用辭典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被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系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 來源:中國古代詩歌精譯
儲光羲:兗州(今屬山東)人,一說潤州(今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被迫受偽職,故為肅宗論罪系獄,貶謫嶺南而死。其詩以田園山水詩成就最高,寫來生動自然、超逸高遠、趣遠情深。與孟浩然、王維頗有相近之處。有文集七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儲光羲集》。
- 來源:唐詩評譯
儲光羲: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省丹陽縣南)人,郡望兗州(今山東兗州縣北)。原為太學諸生,開元十四年(726),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登進士第,官至監察御史。曾隱居終南山,與王維等為"伯仲之歡"。安祿山陷長安,接受偽職。安史亂平,被捕下獄,後貶謫嶺南,遇赦,作《晚霽中園喜赦作》。一說"貶死嶺南"(《唐才子傳》卷一)。儲光羲曾與孟浩然、王維、裴迪、綦毋潛、祖詠等交往,並互相唱酬,成為盛唐有影響的山水詩人之一。其詩作描寫淳樸恬靜的田園風光及農村生活場景,如《田園雜興》、《田家即事》等。《釣魚灣》、《江南曲四首》等刻畫青年男女戀情,頗為微妙。《效古》等反映天寶後期北方人民所受乾旱及徭役之苦,有社會意義。其詩作多為五古,格調樸素淡雅。殷璠謂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後人常將儲光羲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並稱。著有《正論》十五卷、《九經外義疏》二十卷,皆佚。《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有集七十卷,已散佚。《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詩集五卷,今存。《全唐詩》編其詩為四卷。事跡略見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新唐書·藝文志三》、《唐詩紀事》卷二十二,《唐才子傳》卷一。
- 來源:中華文化人物辭海·文化人物
儲光羲:唐詩人。袞州(山東袞州)人。一說潤州(江蘇鎮江)人。開元進士,曾官監察御史,安祿山入長安,曾迫其任職。後因此入獄,遠貶嶺南。詩作以田園詩居多,對田家生活的描寫,雖不免流露封建士大夫的情趣,但在當時詩作中則較為真切動人。
- 來源:中國歷史辭典·第三冊
儲光羲:唐代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進士,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等縣尉。因仕途不稱意,曾一度隱居終南山。出山後任太祝,世稱儲太祝。官至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時被俘,迫受偽職。亂平後被貶,死於嶺南。擅長五言古詩,作品多表現士大夫的閒適恬靜情調;其中以描寫田園山水的為優。較著名的有《田家即事》、《田家雜興》等。詩風比較樸實,在表現閒適情趣的同時,也接觸到一些農村的現實,生活氣息較濃。《四庫全書總目》評其詩"源出陶潛,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於王維、孟浩然間,殆無愧色。"另有《釣魚灣》等小詩,也寫得情境幽美,形象生動。唐人殷璠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河嶽英靈集》)。原有集70卷,已佚。今有《儲光羲集》5卷。《全唐詩》編其詩為4卷。
- 來源:文學百科大辭典
儲光羲:唐代詩人。潤州延陵(江蘇丹陽)人。早年兩次應進士試落第,後來曾與丁仙芝同為太學諸生。開元十四年(726)舉進士及第,又應制試文章,先後任馮翊、安宜、下邽、汜水縣尉。約於開元二十一年辭官歸鄉。此後又入秦,隱居終南山。王維居於輞川時,儲光羲曾前去拜訪。天寶六、七載間,被任命為太祝。天寶九載(750)後,為監察御史。"安史之亂"期間叛軍入長安後,儲光羲陷身賊中,曾被授予偽職。後逃脫,途中有《登秦嶺作》一詩。歸來後,被朝廷下獄,在獄中曾寫詩感憤於"鬼哭知己怨"(《獄中貽諸公》)。長安收復後,被貶嶺南。後遇赦,但似乎未歸即卒,其時約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儲光羲與王維、孟浩然、裴迪、殷遙、綦毋潛等均有交遊。其詩多寫淳樸恬靜的農家生活和田園風光,代表作《田家雜興》、《即事》、《釣魚灣》等,筆調淡雅質樸,閒適清新。體裁多為五古。殷璠稱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河嶽英靈集》卷中)。《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儲光羲集》70卷,文集系儲光羲之子儲溶編成,王縉、顧況曾先後為之作序。另有《正論》15卷。據《河嶽英靈集》記載,儲光羲還著有《九經外義疏》20卷。《全唐詩》卷136至139錄其詩4卷。傳世的《儲光羲詩集》5卷,收入其詩224首。
- 來源:中國文學大辭典·第八卷
儲光羲:唐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進士。官監察御史。安史之亂時,在長安受偽職。亂平,貶嶺南,卒。詩多五言古體,寫田園風光,淡朴自然,抒發士大夫閒適情調。有集七十卷,已佚。《全唐詩》收存詩二百二十四首,編為四卷。
- 來源: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
儲光羲:唐文學家。兗州人。工詩,格調高逸。登開元十四年(762)進士,曾官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受偽署。賊平後來歸,貶死嶺南。著有文集70卷,(《新唐書志》及《全唐詩》)《政論》15卷,《九經分義疏》20卷,(《唐才子傳》及《唐詩紀事》)並傳於世。
- 來源:齊魯文化大辭典
儲光羲:唐詩人。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解褐,任職馮翊,歷安宜、汜水、下邽縣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後辭官歸鄉。後入秦,隱於終南山。召為太祝。天寶末,遷監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後脫身南歸,貶死。與孟浩然、王維、裴迪、祖詠、綦毋潛等交往唱酬,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唐殷璠《河嶽英靈集》稱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四庫全書總目》亦謂其詩"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代表作有《田家即事》、《釣魚灣》等。其《田家雜興八首》為宋秦觀、范成大以組詩寫田園之先導。著有《儲光羲集》、《政論》,均佚。有《儲光羲集》傳世。生平事跡見《全唐文》卷五二八顧況《監察御史儲公集序》、《唐詩紀事》卷二二、《唐才子傳》卷一。
- 來源:中國文學大辭典
儲光羲(706?~763),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排行十二。玄宗開元十四年進士及第。與崔國輔、綦毋潛同榜。授馮翊縣尉,轉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仕宦不得意,隱居終南別業。後出山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天寶末,奉使至范陽,對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正蓄謀叛亂,儲光羲途中作《效古》二首,至范陽作《觀范陽遞俘》詩,憂念時局,語意頗為深切。安史叛亂起,叛軍陷長安,儲光羲被俘,迫受偽職。後脫身歸朝,貶死嶺南。 《河嶽英靈集》雲:"儲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 《雅》之跡,浩然之氣。"他的山水田園詩著稱於世,"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來源: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典
儲光羲(707-760?),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一說兗州(今屬山東)人。開元進士,為安宜尉,歷監察御史。祿山亂後因陷賊受偽職,貶官嶺南而死。盛唐山水田園詩人,詩風近王維、孟浩然,殷璠評其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河嶽英靈集》卷中)《全唐詩》錄存其詩四卷。
- 來源:古代言情贈友詩詞鑑賞大觀
儲光羲(706?-762?),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與綦毋潛、崔國輔同榜登進士第,詔中書試文章,授馮翊主箄。曾任安宜、汜水、下邽尉。開元二十一年前後辭官歸鄉。後入秦,隱終南山。復為太祝,天寶末,遷監察御史,安史亂中陷賊,受偽職,脫身歸。兩京收復,系獄,貶死。有《儲光羲集》七十卷,已佚。殷璠集光羲及包融等澗州籍詩人十八人詩,編為《丹陽集》,亦佚,有《儲光羲詩集》五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
- 來源:唐詩匯評
光羲,兗州人。開元十四年嚴迪榜進士。有詔中書試文章。嘗為監察御史。值安祿山陷長安,輒受偽署。賊平後,自歸,貶死嶺南。工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道,養浩然之氣。覽者猶聆《韶》、《濩》音,先洗桑濮耳,庶幾乎賞音也。有集七十卷,《正論》十五卷,《九經分義疏》二十卷,並傳。
- 來源:唐才子傳
詩作評價
儲光羲的詩以描寫田園山水著名。如《牧童詞》、《釣魚灣》、《田家即事》、《同王十三維偶然作》、《田家雜興》等,風格樸實,能夠寓細緻縝密的觀察於渾厚的氣韻之中,在表現閒適情趣的同時,多少接觸到一些農村的現實,生活氣息比較濃厚,給人以真切之感。儲光羲在創作上努力效法魏晉,而擯棄六朝綺麗之風,形式多五言古體,內容也豐富多樣。如天寶末奉使范陽,途經邯鄲,見安祿山蠢蠢欲動,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寫《效古》二首以紀其事。詩云:"大軍北集燕,天子西居鎬。婦女役州縣,丁壯事征討。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稼穡既殄滅,川澤復枯槁。""……翰林有客卿,獨負蒼生憂。中夜起躑躅,思欲獻厥謀。君門峻且深,踠足空夷猶。"表現出對時局深切的憂慮,以及報國無門的幽憤。至於寫景諸作,如《述華清宮》、《游茅山》、《題陸山人樓》等,或氣象雄渾,或清淒宛轉,風格又自不同。寫旅途的悽苦,如《寒夜江口泊舟》;寫離別懷人,如《京口送別五四誼》,都感情真摯,頗為感人。蘇轍於唐代詩人中,特別推重儲光羲。殷璠《河嶽英靈集》評儲光羲詩,說他"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浩然之氣";並把他與王昌齡相提並論,認為"兩賢氣同體別",都是能夠繼承曹(植)、劉(楨)、潘(岳)、陸(機)的"風骨"的。《四庫全書總目》說:他的詩"源出陶潛,質樸之中,有古雅之味,位置於王維、孟浩然間,殆無愧色。"
沈德潛說:"陶詩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淵深朴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閒遠,儲太祝有其樸實,韋左司有其沖和,柳儀曹有其峻潔,皆學焉而得其性之所近。"(《說詩晬語》)
《河嶽英靈集》
儲公詩格高調逸,趣遠情深,削盡常言,挾《風》《雅》之跡,得浩然之氣。《述華清宮》詩云:"山開鴻蒙色,天轉招搖星。"又《游茅山》詩云:"小門入松柏,天路涵虛空。"此例數百句,已略見《荊揚集》,不復廣引。璠嘗睹公《正論》十五卷、《九經外義疏》二十卷,言博理當,實可謂經國之大才。 《吟窗雜錄》
引殷璠語:(儲詩)宏贍縱逸,務為直置。
《唐詩品匯》
《欒城遺言》雲:儲光羲詩高處似陶淵明,平處似王摩詰。
《唐詩品》
儲公詩格調高遠,興寄超絕,亦《風》《雅》之餘波也。盛唐作者太尚格氣,而盡黜文藻,六代浮誇,鏟削殆盡,而儲公與王昌齡、常建皆其流也。儲詩更多直致,而鎖尾感嘆,氣象卑促。圭璋本宗廟器,而山人用之,亦瓦缶同驅爾。
《詩藪》
儲光羲閒婉真至,農家者流,往往出王、孟上。
《唐詩歸》
鍾雲:儲詩清骨靈心,不減王、孟,一片深淳之氣,裝裹不覺,人不得直以清靈之品目之。所謂詩文妙用,有隱有秀,儲蓋兼之矣。
《詩源辨體》
儲光羲五言古最多,平韻者多雜用律體,亦忌上尾,仄韻者多忌鶴膝,而平韻亦有之,蓋唐人痼疾耳。其《樵父》、《漁父》等詞,格調雖奇,然既不合古,又不成家,正變兩失。若《田家》諸詩,則猶有可采者。律詩亦未為工,五言絕始多入錄。
《詩筏》
儲光羲五言古詩,雖與摩詰五言古同調,但儲韻遠而王韻雋,儲氣恬而王氣潔,儲於朴中藏秀,而王於秀中藏朴,儲於厚中有細,而王於細中有厚,儲於遠中含澹,而王於澹中含遠,與王着着敵手,而儲似爭得一先,觀《偶然作》便知之。然王所以獨稱大家者,王之諸體悉妙,而儲獨以五言占勝場耳。
《載酒園詩話又編》
摩詰才高於儲,擬陶則儲較王為近。但儲詩亦惟此種佳,有廉頗用趙人之意。王兼長,儲獨詣也。
《居易錄》
儲光義詩多龍虎鉛汞之氣,《田園》、《樵》、《牧》諸篇,又迂闊不切事情。
《唐詩別裁》
太祝詩學陶而得其真朴,與王右丞分道揚鑣。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此家淡逸之品,作近體自雋耳,入律十細。
《養一齋詩話》
白石雲:"句意欲深、欲遠;句調欲清、欲古、欲和,是為作者。"予觀儲太祝古詩,"深"、"遠"、"清"、"古"則有之矣,獨於"和"字有缺。彼雖自有一種沉奧音節,然終不似陶、韋、王、孟之諧適入人心者,殆由強探力索而為之。非其本心所欲出歟?其詩云"為己存實際,忘形同化初",又曰"松柏生深山,無心自貞直",可謂極有見地者,而何以失節於安祿山也?其非本心安之,亦可知矣。
《三唐詩品》
其源出於陶公,淡飾成妍,天然入韻。千里蓴羹,固是南中佳味,猶嫌意盡於言。
《歷代五言詩評選》
太祝真朴,善說田家,《偶然作》"見人"四語,邢孟真謂其溫厚虛和中一露豐棱。
《詩學淵源》
儲光羲詩篇既富,著體相類。然以多為勝,殊未足稱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