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禧
允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愛新覺羅·胤禧,因避雍正帝諱而改名,字謙齋,號紫噊,別號紫瓊崖道人、春浮居士。清朝宗室大臣,康熙帝第二十一子,書畫家、詩人,母為熙嬪陳氏。
九歲從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固山貝子,晉封貝勒。雍正十一年(1733年),授鑲黃旗滿洲都統。雍正十三年(1735年),授宗人府左宗正、正黃旗漢軍都統。乾隆帝即位後,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年),擢為議政大臣。乾隆五年(1740年),授正白旗滿洲都統。乾隆七年(1742年),充玉牒館總裁。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去世,享年四十八歲,諡號為靖。
能詩善賦,書畫兼長,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岩詩抄》3卷,詩詞氣韻高古,王室罕可匹儔。恭親王府「天香庭院」匾額,為其手筆。[1]
目錄
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年(1711年)正月十一日出生,他是康熙皇帝第三十一個兒子,序齒為皇二十一子。生母為庶妃(無封號)的漢族女子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尊其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進位熙嬪,乾隆二年正月初二日卒,享年48歲)。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始從幸塞外。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貝子;五月,即諭以允禧立志向上,進貝勒,這年他只有19歲。雍正十三年(1735年)進慎郡王,這年他24歲。允禧卒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二十一日,終年48歲,諡靖。
胤禧因為是皇父幼子,故他沒有資格也不可能去與年長的哥哥們爭奪儲位(康熙帝去世時他才12歲)。他自幼便淡泊名利,無心政治,而是專心於筆墨丹青的文人雅事。他善書畫,擅長山水、花卉,「筆致超逸,畫風清淡」,山水得力倪瓚,時人評為「本朝宗藩第一」。亦能詩,高宗(乾隆帝)列其詩「國朝詩別裁之首,以代錢謙益者。」集有《花間堂詩鈔》《紫瓊崖詩鈔》等。
博學多才
胤禧一生能文能武,仕途順利,詩畫文採在康熙帝諸子中較突出。自號「紫瓊道人」,又號「春浮居士」,著有《花間堂》、《紫瓊嚴詩草》。其畫風遠習五代時南唐畫家董源,近學明代畫家文徵明。
允禧稟性淳厚,生活儉樸,雖貴為郡王,卻能禮賢下士,好學不倦。「多延四方博學端愨之士,日相摩切,以故學邃藝工。」(《熙朝雅頌集》)著名書畫家易祖 、朱文震、傅雯客京師,館其邸最久。鄭板橋也是他的座上客。鄭還在慎郡王詩集「跋文」中評其書畫詩文及為學云:「胸中無一點富貴氣,故筆下無一點塵埃氣。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三問,問一人不得,不妨問數十人,要使疑竇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筆晶明洞徹,如觀火觀水也。」又說:「主人有三絕:曰畫、曰詩、曰字;世人皆謂詩高於畫,燮獨謂畫高於詩,詩高於字。」
濟南朱青雷(文震)《畫中十哲歌》也說:「紫噊三絕名素彰,天機敏妙腕力強,尺幅動欲浮千觴。」
允禧與京東盤山有緣,他酷愛此地的山山水水,幾次登臨遊覽,歷險探奇,詩畫詠記。有《春日攜李眉山、彭湘南、王蘭谷、藏上人重遊盤山,自西甘、東甘二澗,歷上方東竺》224字長歌紀事。曾為盤山行宮「靜寄山莊」寫生《盤山十六景圖》(乾隆為圖題詩)。還專意為天成寺後殿題額「化宇香城」。天津藝術博物館藏有他的一幅山水畫《夏山高隱圖》。
允禧無後,乾隆帝便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把他的第六子永瑢過繼給叔叔為孫,封貝勒。三十七年,進封多羅質郡王。五十四年,再進和碩質親王。
影視形象
視頻
允禧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上真實的允禧是怎樣的? ,個人圖書館,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