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元古宙1

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元古宙同位素年龄从25—6或(5.7)亿年,共经历19亿年的悠久时间。元古宙划分为3个代:25—18亿年为古元古代,18—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或(5.7)亿年为新元古代。其中新元古代的后半段,即8—6或(5.7)亿年单划分称震旦纪。

目录

简介

前寒武纪两个分期的晚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元古宇,位于太古宇之上,古生界之下。元古宙原名元古代,是1887年由S.F.埃蒙斯命名的。Proterozoic属希腊字源,意为早期原始生命。一般把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中元古和新元古3个代,界限分别是18亿年前和10亿年前。元古宙与太古宙相比,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千枚岩等。中国的元古宙地层类型复杂,各地发育程度相差较大。华北地台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属稳定类型的盖层沉积,其余为活动类型沉积。新元古代地层上部的红色碎屑堆积,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叠层石的基本构造单位叫基本层,一般为弧形或锥形,向上凸起。基本层组成集合体,最常见的形状为柱状、锥状、棒锤状,有的呈墙状(图11-5)。集合体有各种不同的分叉现象(图11-6)。集合体组成大群体,在地层中多呈透镜状、似层状等礁体现象。叠层石主要分布于滨海的潮间带和潮上带,有的能分布于潮下100m深处。根据叠层石的形态、分叉形式、体壁构造、纹饰及内部构造,划分为许多类、群、型,对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一定意义。另外,在元古宙地层中分离出形体微小的(常小于10μm)微古植物,主要指一些单细胞藻类。到了晚元古代,微古植物形体增大(50—100μm),种类繁多。大约从中元古代起还出现了褐藻及红藻等高级藻类。近年在中国北部中元古代串岭沟组地层中发现最古老的真核细胞生物化石,名为丘阿尔藻(Chuaria),距今16—17亿年。1978年在中元古代雾迷山组中也发现真核生物化石,命名为震旦乌藻(Tawuia),距今12—14亿年。这些单细胞藻类,分类位置尚不明,总称为疑源类(Acritarcha)。太古宙从无生命到有生命,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而元古宙则是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标志着在地球发展史和生命演化过程中进入一个新阶段

评价

在太古宙晚期的构造运动即阜平运动之后,中国和世界大陆上都出现了小规模的稳定核心,称为陆核,这是陆壳构造发展的第一阶段。早元古代中期的构造运动,在中国称五台运动;早元古代晚期的构造运动,在中国称吕梁运动。通过这些运动,陆核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较大的稳定地区,称为原地台,在原地台上开始沉积了类似盖层的沉积类型。由于沉积、喷发、侵入、挤压、褶皱、变质、固结等作用反复进行,陆壳某些部分更趋稳定,到中元古代晚期原地台进一步扩大,在世界上终于出现了若干大规模稳定的古地台。由陆核到原地台和古地台,是陆壳构造发展的第二个阶段。[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