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元(拼音:yuá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其古字形像头部突出的侧立的人形,本义即人头。头位居人体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表示首要的、第一的。也用来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含有根本的意思。"元"作为头的用法后来逐渐被"首"取代,"元"在语言使用当中更多的是使用它的引申义。此外,在现代汉语里,"元"还作为货币单位使用,它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之一。"元"也是中国古代的朝代名。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元

拼音 yuán

注音 ㄩㄢˊ

平水韵部 上平声第十三·元

部首 一、儿

总笔画 1+3、2+2

五笔86&98 FQB

仓颉 BDRD

郑码 MMU

统一码 5143

四角号码 1021 2

造字法 指事字

结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字级 一级(编号0080) 字源解诂 指事字。"元"在商代金文(兀作父戊卣)中写作图1,容庚《金文编》引高景成云:"乃元字初文,与兀为一字。"从《金文编》知道,最早的元与兀是一个字。林义光《文源》亦说:"兀,盖与元同字。"图1的金文实际上就是一个侧立的人形而突出强调其头部。它与甲骨文、金文作的"人"字构形区别就在于突出代表头部的填实的圆点。它与金文的"天"字构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天"是正面而立的人形而突出强调其头部,以示其最高处。"元"与"天"二字的构形,仅仅是依靠人形正面而立与侧面而立的不同来分别指人的头部(首)与人的头顶(顶),这恐怕就只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约定俗成"了。

"元"的甲骨文写作图2、3,表示人的头部的圆实点虚化为一横,西周金文就甲骨文之形写成图4。"元"字的这种字形演变,与"天"字是一致的。至于后来,再在上加一横,特指其头部之所在,便是甲骨文、金文常见的各种"元"形了。再加一横之后的便成了"元"的基本结构,一直沿用至今,隶变时只是将侧立的人形变成"儿"而已。未加一横的字形隶变后就成"兀",与"元"分立为二字。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一】【一部】愚袁切(yuán)

始也。从一从兀。

【注释】徐锴注:"元者,善之长也,故从一。"

说文解字注

始也。

段注:见《尔雅·释诂》。九家易曰:元者,气之始也。

从一,兀声。

段注:徐氏锴云:不当有声字。以髡从兀声,䡇从元声例之。徐说非。古音元兀相为平入也,凡言从某某声者,谓于六书为形声也。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已下,义书也;《声类》已下,音书也;《说文》,形书也。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也,颠也是。次释其形,若从某、某声是。次释其音,若某声及读若某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书也。愚袁切。古音第十四部。

广韵

愚袁切,平元疑 ‖元声元3部(yuán)

元,大也。始也。长也。气也。又姓,《左传》卫大夫元咺。又后魏孝文改拓拔为元氏,望在河南。愚ኮ切。二十二。

康熙字典

【子集下】【儿部】 元·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2

《唐韵》《集韵》《韵会》愚袁切,并音原。《精蕰》:天地之大德,所以生生者也。元字从二,从人,仁字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在人身则为体之长。《易·乾卦》:元者,善之长也。

又《尔雅·释诂》:元,始也。

又《广韵》:长也。

又大也。《前汉·哀帝纪》:夫基事之元命。注:师古曰:更受天之大命。

又首也。《书·益稷》:元首明哉。《前汉·班固叙传》:上正元服。注:师古曰: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

又本也。《后汉·班固传》:元元本本。

又百姓曰元元。《战国策》:制海内,子元元。《史记·文帝本纪》:以全天下元元之民。注:古者谓人云善人,因善为元,故云黎元。其言元元者,非一人也。

又《公羊传·隐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左传》注: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罗泌《路史》:元者,史氏之本辞也。君即位之一年称元,古之史皆然。《书》太甲元年、维元祀、《虞》《夏》有元祀之文,非《春秋》始为法也。

又气也。《公羊传》注:变一为元。元者,气也。

又正月一日曰元日。《书·舜典》:月正元日。注:朔日。

又《谥法》,行义悦民、始建国都、主义行德,并曰元。

又姓。《韵会》:《左传》卫大夫元咺。又后魏孝文拓跋氏为元氏,望出河南。

又《韵补》叶虞云切。音輑。桓谭《仙赋》:呼则出故,翕则纳新。夭矫经引,积气关元。《史记·叙传》:庄王之贤,乃复国陈。既赦郑伯,班师华元。◎按新、陈并非文韵。

考证:"《书·尧典》月正元日。" 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一(横)②一(横)③丿(撇)④乚(竖弯钩)

【写法】❶"二"窄、扁,"儿"宽、大。❷"二"居上半格,略偏左;两横上短下长。❸"儿"两笔都从横中线上侧起笔,乚(竖弯钩)的竖段在竖中线,钩部超出上部。[1]

参考文献

  1. , 在线汉语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