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東北茶藨子
光葉東北茶藨子 |
中文學名:光葉東北茶藨子 拉丁學名:Ribes mandshuricum var. subglabrum Ko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虎耳草科 屬:茶藨子屬 |
光葉東北茶藨子(guāng yè dōng běi chá biāo zǐ),學名 Ribes mandshuricum var. subglabrum Kom.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片幼時上面無毛,下面灰綠色,沿葉脈稍有柔毛,僅在脈腋間毛較密;花序較短,長3-8厘米;萼片狹小,長1-2毫米。產黑龍江(尚志)、吉林(汪清、安圖、長白山、和龍、蛟河、臨江)、遼寧(桓仁)、河北(承德、興隆、崇禮、淶水、易縣、阜平、正定、內丘、小五台山、霧靈山、西靈山)、山西(沁縣、介休、翼城、陽城)、山東(崑嵛山)、河南(盧氏、嵩縣)。生于山坡林下或溝谷,海拔800-1900米。朝鮮也有分布。 [1]
目錄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1-3米;小枝灰色或褐灰色,皮縱向或長條狀剝落,嫩枝褐色,具短柔毛或近無毛,無刺;芽卵圓形或長圓形,長4-7毫米,寬1.5-3毫米,先端稍鈍或急尖,具數枚棕褐色鱗片,外面微被短柔毛。
葉寬大,長5-10厘米,寬幾與長相似,基部心臟形,幼時兩面被灰白色平貼短柔毛,下面甚密,成長時逐漸脫落,老時毛甚稀疏,常掌狀3裂,稀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至短漸尖,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稍長,邊緣具不整齊粗銳鋸齒或重鋸齒;
葉柄長4-7厘米,具短柔毛。花兩性,開花時直徑3-5毫米;總狀花序長7-16厘米,稀達20厘米,初直立後下垂,具花多達40-50朵;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短柔毛;花梗長約1-3毫米;苞片小,卵圓形,幾與花梗等長,無毛或微具短柔毛,早落;
花萼淺綠色或帶黃色,外面無毛或近無毛;萼筒盆形,長1-1.5 (2) 毫米,寬2-4毫米;萼片倒卵狀舌形或近舌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先端圓鈍,邊緣無睫毛,反折;
花瓣近匙形,長約1-1.5毫米,寬稍短於長,先端圓鈍或截形,淺黃綠色,下面有5個分離的突出體;雄蕊稍長於萼片,花葯近圓形,紅色;子房無毛;花柱稍短或幾與雄蕊等長,先端2裂,有時分裂幾達中部。
果實球形,直徑7-9毫米,紅色,無毛,味酸可食;種子多數,較大,圓形。花期4-6月,果期7-8月。
與原變種區別在於,葉片幼時上面無毛,下面灰綠色,沿葉脈稍有柔毛,僅在脈腋間毛較密;花序較短,長3-8厘米;萼片狹小,長1-2毫米。
分類文獻
《中國植物志》 第35(1)卷 (1995) >> 317頁 PDF >> 光葉東北茶藨子 Ribes mandshuricum var. subglabrum 21b. 光葉東北茶藨子(變種)(拉漢種子植物名稱)
var. subglabrum Kom. in Acta Hort. Petrop. 22: 439. 1903; Jancz. in Mem. Soc. Phys. Hist. Nat. Geneve 35. 3: 275. 1907; 秦嶺植物志 1(2): 450. 1974.
產地生境
產黑龍江(尚志)、吉林(汪清、安圖、長白山、和龍、蛟河、臨江)、遼寧(桓仁)、河北(承德、興隆、崇禮、淶水、易縣、阜平、正定、內丘、小五台山、霧靈山、西靈山)、山西(沁縣、介休、翼城、陽城)、山東(崑嵛山)、河南(盧氏、嵩縣)。生于山坡林下或溝谷,海拔800-1900米。朝鮮也有分布。
標本鑑定信息
鑑定信息 學名 Ribes mandshuricum var. subglabrum Kom. 中文名 光葉東北茶藨子 鑑定人 付坤俊 鑑定時間 1957/ /
採集信息
採集人 K.M. Liou 採集號 195 採集時間 1931/06/07 採集地 中國 河北 海拔 1360 生境 習性 灌木 物候期 有花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