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菜
光菜即葉用甜菜,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菱形,
長柄,花綠色。葉子嫰時可以吃。以幼苗或葉片為蔬菜。
原產歐洲南部,公元5世紀從阿拉伯傳入中國。莙薘菜按葉柄的顏色分,
為白梗、青梗和紅梗3種類型,中國農家以青梗種栽培較普遍。
從國外引進的優良新品種有尼泊爾的白梗甜菜和英國的紅梗甜菜,
是菜用、飼料、觀賞等多用途品種,栽培容易,產量高,
可多次剝葉採收,供應期長,可在夏季缺少葉菜時上市,北方可在日光節能溫室栽培。
中文學名/拉丁學名:莙薘菜/Beta vulgaris L
種:光菜
目錄
形態特徵
光菜又名 :厚皮菜,豬菠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木,光滑無毛,莖高30~100厘米,至開花時始抽出。葉互生,
有長柄;根生葉卵形或矩圓狀卵形,長可達30~40厘米,先端鈍,
基部楔尖或心形,邊緣波浪形,莖生葉菱形、卵形、倒卵形或矩圓形,
較小,最頂端的變為線形的苞片;葉片肉質光沿,淡綠或濃綠色,
亦有紫紅色者。花小,兩性;綠色,無柄,單生或2~3朵聚生,
為一長而柔弱、開展的圓錐花序;苞片挾,短尖;花被5裂,
裂片矩圓形,先端鈍,結果時基部變厚;雄蕊5。位於子房的周圍;
子房半下位,花柱2~3。果通常聚生,由2或多花的纂部合生而成,
且形成一極不規則的乾燥體(常誤稱為種子):
每一種子即含於花盤及花被所形成的硬殼內。種子橫生,圓形或腎形。花期5~6月。果期7月。
根不肥厚,有分支。
中國南方、西南地區常見栽培,四川以莖葉紅色的菾菜入藥,名紅牛皮菜。
特徵特性
1.植物學特徵 根系發達。莖短縮。葉片肥大,卵形或長卵形,
葉面皺縮或平坦,有光澤,葉色淺綠、深綠或紫紅。
葉柄及葉脈有奶白、綠色、紅色或紫紅色,肥厚多肉。
花白色,復總狀花序。聚花果。內含2~3粒種子。種子腎形,種皮棕紅色有光澤。種子千粒重100~160克,使用年限3~4年。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性喜冷涼濕潤的氣候。但耐寒及耐熱力均較強。
種子在4~5℃下能緩慢發芽,最適發芽溫度18~25℃。
低溫、長日照有促進花芽分化的作用。
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忌澇。適宜中性或弱鹼性、質地疏鬆的土壤。
耐肥,耐鹼。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對莙薘菜有增產的作用。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拉丁名'''Beta vulgari L.var.cicla L.
菾菜(《別錄》),甜菜(《日華子本草》),牛皮菜(《滇南本草》),石菜(《本草求原》),杓菜、豬牳菜(《廣州植物志》),光菜(《中國蔬菜栽培學》)。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行瘀止血。治麻疹透發不快,熱毒下痢,閉經淋濁,癰腫傷折。
- 《別錄》:"療時行壯熱,解風熱毒。"
- 《唐本草》:"夏月以其菜研作粥,解熱,又止熱毒痢。搗敷灸瘡,止痛。"[1]
- 《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之,主冷熱痢。又止血生肌,人有傷折,敷之。"
- 《日華子本草》:"炙作熱水飲,開胃,通心膈。"
- 《嘉佑本草》:"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五臟。"
- 《隨息居飲食譜》:"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
- 《四川中藥志》:"治麻疹初起,見點未透和顏色不紅,並治婦女經閉停瘀,血腫和肛門腫痛。"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4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