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西川詩歌)
作品原文
我曾經俯身向月光下的花朵
我曾經穿行於地穴的黑暗
在一個意外的夜晚,我曾經目睹過
邊防小鎮的屋頂上青光一片
在一個意外的夏天,鳥雀之光
降落于山谷,松林之光降落於平原
取代詩歌的小麥好似我靈魂的光
它們清晰的運動卻無人發現
製造光明的人坐在生活的此岸
比製造黑暗的人更加繁忙』
他把靈魂的光打造成鐵鏟
他在冥冥中望見了彼岸的葡萄園
看哪,古老的城牆還在月光中伸展
無數閃光的河流匯合在天邊
只是在我生命的三十年裡
我愛過的人全都—一消逝在我的面前
光溢出陸地就變作汪洋大海
我們的藝術在黑暗裡抽芽
恰是對光明有所愛戀,就像
海妖們的歌唱,在籬笆那邊
作者簡介
西川(原名劉軍,1963年-),出生於江蘇徐州,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詩人、作家,北大三詩人之一。[1]
其創作和詩歌理念在中國當代詩歌界影響廣泛,著有《虛構的家譜》《讓蒙面人說話》等作品,曾獲魯迅文學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齊伯格獎修金等榮譽。[2]
西川的詩寬容、開放、有散文化傾向,詩中的尷尬、荒謬,且多是無名無姓的小人物或是妖怪、妖仙、小 老兒、幽靈,也是印證了這個節段進程的譜系和傳承。西川的詩在內容上讓平常生活成為陌生與不確定,而又細微地將時代裁剪。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經文的語句又形成了向純粹古典的回歸與審美自主的精神和寫作原創的理念。
西川的寫作當然吸取了東方古典文化內在精髓,如果說西川師承了卡夫卡、博爾赫斯等大師的現代文學傳統的話,那西川比他們更加純粹,更加現實化,而且這種純粹是發生在一種樸素的心態之上的。[3]
西川在不經意之間,把生活的片斷組成了寓言,讓噩夢和遊戲構成交會,沮喪與諷刺構成默認和融合,讓詩句構成似是而非的表述,背後是黑暗的隱義。如果但丁追求的是不朽的話,那莎士比亞追求的是此生此世,而卡夫卡追求的是虛無,西川為人們寫下的只是瞬間,並且是不真實的瞬間,尷尬,還有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