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洞遗址
地理与特色
- 八仙洞位于长滨乡三间村水母丁,位于水母丁溪的南岸。整个结构高约380公尺。外观呈巨大岩石的山岩,面海之峭壁上有数十个被海水冲蚀而成的洞穴,约分布在130公尺的高度范围内。
- 垂直于地面的节理而发育的古海蚀洞是其特色之一,因地盘隆起,今高出海平面23公尺。洞口有灵严洞、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潮辰洞、昆仑洞、菩提洞、水濂洞、土地洞、朝阳洞、龙舌洞、观音洞、地藏洞、燕子洞、六座无名洞。
考古与调查
- 1968年,台大地质学系教授林朝棨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史前文化堆积层。同年底,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教授宋文薰率领台大考古队进行发掘,发现旧石器时代石器。
- 经考古学家李济命名为长滨文化 。此后,做过五次考古发掘。发掘结果不但找到了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而且在洞穴堆积的底层发现非常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先陶文化。
- 宋文薰认为,八仙洞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族群来自中国大陆,在冰河期时由中国华南迁到台湾。
- 瑞士籍传教士艾格理认为八仙洞遗址的族群,不是来自中国大陆,而是属于南岛语系。他在1971年发表论文,因为与当时政府的意识型态不同,遭到驱逐出境[2]。
- 1980年黄士强、刘益昌地表调查。
- 1990年8月台湾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调查研究计画调查。
- 1997年3月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地表调查。
- 2009年起,臧振华主持为期三年“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计画”,中研院史语所考古队发现了10处新的洞穴,使八仙洞的洞穴数目达到廿四处,这是新发现之一。另外,在五十七处地点进行岩心钻探及七处洞穴探掘,发现了大量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旧石器文化
- 长滨文化是迄今在台湾所发现最古老的文化,是一个以渔猎采集为生的队群社会,人口不多,主要居住在海边的洞穴及岩荫,不知农耕,不会制陶,以敲击的方式制作石器。
- 长滨文化的年代最早可以推到距今约3万年以上。
- 长滨文化在台湾东海岸一直持续到距今5000年前后忽然消失,而且与以后普遍发现于台湾全岛的各史前文化层之间,找不到可以连系的关系,也就是说,本岛的新石器时代,乃至金属器时代的文化,并不是从长滨文化逐步演变发展出来的。
八仙洞遗址遗物
- 八仙洞遗址遗物出自潮音、海雷、乾元及昆仑等海蚀洞穴底层,出土器物以石器为主,属砾石工业砍伐器传统,以石英、石英岩、玉髓、燧石与铁石英等制成的小型刮削器、刀形器等为主,而石器类型以石片器占多数。
- 此外,考古学家也发现各类形的小型尖器和骨针、骨尖器、骨鱼钩等日常工具与渔猎工具。同时并发现了火塘、鱼骨等生活遗留物。
生活工具
- 从这些器物来推断,住在该遗址的人类,是将天然的石头打破,之后使用碎掉之石片的锋利边缘,用来担任切肉、割鱼、刮掉兽皮上的脂肪、砍树及削木头等工作。
- 他们也会把动物的骨头削尖磨利,作成鱼叉与钓钩来捕鱼,或者用动物骨头做的针缝衣服。
技术开发
- 在洞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之上,经过一段长时间无人居住的空白地层之后,新石器时代晚期则开始拥有农业技术。
- 它们不但使用精致磨制的石器和红陶器,同时也选择了这些洞穴作为他们的居所,而在洞穴里留下一层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层。
新石器文化
金属器文化
- 2008年臧振华进行发掘时,找到硬陶与琉璃珠等金属器时期文化,判断主要文物属于静浦文化。
外部连结
视频
参考文献
- 刘益昌主持,1996,埋藏的家园:细说东海岸的史前遗址 八仙洞,见台湾史前文化 [online]。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化资讯站。[引用于2004年11月4日]。
- 叶美珍,nd,认识史前馆的教育资源:台湾史前史 [online]。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引用于2004年10月13日]。
- 八仙洞遗址 发现旧石器火塘, 自由时报, 2009-07-24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一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09)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二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11)
- 臧正华主持,《台东县长滨乡八仙洞遗址调查研究报告(第三年)研究报告》(台东:台东县政府委托执行,2013)
- ↑ 最古老史前遗址 八仙洞穿越时空3万年,中时电子报,2016/08/27
- ↑ 卢太城. 神秘踏浪人 八仙洞祖先来自何方. 中央社. 2016-08-27 [201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