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仙過海
t01683e37ab34059396.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349248&sid=757973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八仙過海

漢語拼音:Bā Xiān Guò Hǎi
英文名:Yunna Cryptocoryne
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大腸經
毒性:有毒
功能: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截瘧之功效
主治:常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軟,急性胃腸炎,瘧疾

八仙過海,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八仙過海CryptocoryneyunnanensisH.Li的全草。分布於雲南等地。性溫味辛,具有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截瘧之功效。常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軟,急性胃腸炎,瘧疾。[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八仙過海

拼音名:Bā Xiān Guò Hǎi

英文名:Yunna Cryptocoryn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yptocoryne yunnanensis H. Li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八仙過生活費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洗淨,切碎曬乾。

原形態

八仙過海,多年生草本。根莖圓柱形,長3-4cm,粗達1cm,分叉,節上於花期萌生圓錐形芽眼。葉叢生,無柄,線形,連鞘長10-20cm,寬0.5-1cm,銳尖,全緣,邊緣波狀起伏或否,中部漸狹,向下漸擴大成白色膜質葉鞘;中肋背面隆起。花序1-3,腑生花序柄長5-10mm,後色,下細上粗;佛焰苞長6-7cm,旋卷狀態,管部長約1.5cm,粗約1cm,淡青色,無縫筒狀(埋於沙土)中含花序,內面頂部下垂一淡紫色的隔片,蓋抱狀雄花序;檐部旋卷狀,下部邊緣靠合併扭轉,上半部張形並旋卷,長漸尖,外面暗青紫色,內面淡紫色,密布暗青紫色斑點和細紋,光亮。肉穗花序;雌花序淡黃色,圓錐狀;雌花10,分2輪,內輪5,不育,外輪5,能育,略具柄,柱頭大,盾狀;雌雄花序之間的間隔長7-8mm,白色;雄花序黃色,花序軸肥大,肉質,球形附屬器白色,雄花無柄,花葯2-4,藥室球形,花粉黃色。聚合果卵球形,長、粗約1cm,黃棕色;種子多數,淡褐色,密生暗紫色斑點。花期11-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無霜地區的河灘沙地,雨季埋沒於河沙,冬季露出。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西雙版納

化學成分

同屬植物C. spiralis,印度用於止咳、止吐等。其根莖中含有14-O-廿四碳烷乙酸酯(ethyl-14-ox-otetraeosanoate)、14-O-十七碳烷基-15-O-廿碳烷酸酯(15-oxoeicosanyl-14-oxoheptadecanoate)。

性味

味辛;性溫;有毒

歸經

肺;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截瘧。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四技麻木;腰膝痿軟;急性胃腸炎;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注意

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有功能。用於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痛,痧症,急性胃腸炎。[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八仙過海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八仙過海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