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八堡彝族苗族鄉為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距大方縣城65公里,離畢節市區35公里,距畢節雙山新區25公里;緊臨畢節-小壩高新工業園區,東臨達溪鎮,核桃鄉,南接響水鄉,西靠七星關區的小壩鎮小吉場鎮,北依興隆鄉

目錄

區劃人口

面積106.2平方公里,面積6659.3畝,其中稻田9000畝。全鄉轄9個村,139個村民

組,總戶數8939戶,人口37000餘人,有漢、彝、苗、白、蒙古、仡佬、穿青、菜等9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8%。

八堡的得名

在黃家寨右側青龍山腳的小溪溝玉米處距八堡街東面居二路約100米,原關青廟(八堡小學老校舍)的左前方約50米的土坎上,整齊排列八個活象青蛙的大石頭,它們的頭一齊面向八堡街,兩隻腳緊貼土坎上。年長日欠,人們發現,倘長時間乾旱,青蛙全身出現濕潤,很快全會降雨。若長時陰雨久不天晴時,青蛙全身呈現乾燥,晴天便即將出現。

石青蛙的怪象,引起人們的關注,每當趕集,小小的街道代馬擁擠,熱鬧異常。像是有八個青蛙再陪伴。為此,隨着時代的變革,原古老的街名(新場)將更為"八寶"又改名為八堡。

又一種說法,八堡明朝屯兵之地,堡是一個軍事單位,為屯堡哨鋪中的一級。

地理環境

八堡鄉南北長14.5公里,東西寬11.5公里。

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689畝。

境內山巒起伏,海撥在1500至1800之間,鄉域四周皆山,從南至北橫貫全鄉的有青龍山脈,森林覆蓋率為41%。

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冬長夏短,春秋相近,陰雨天氣較多,日照時數少,四季不夠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1℃左右。無霜期254天。

交通狀況

八堡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居二路南北貫穿全境,北接川黔交通命脈--西南出海輔助通道大納公路,南連貴畢高速公路;距大納公路14公里,離畢節市區35公里;進川入滇,非常方便。

八堡毗鄰畢節飛雄機場,有居二路連接小瓦高速,現只需約0.5小時車程。

文化

八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黃埔軍校畢業的開明人士楊伯瑤在中箐興辦教育,培育人才,發展經濟。一九三五年,紅軍長征途經八堡,由軍團長羅丙輝,軍團政委何長工率領的中央紅軍所屬紅九軍團,在八堡成立"苗民自救會",並組建了"苗民自衛軍";一九三六年,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挺進貴州,紅六軍團政委王震到八堡組建了"苗民獨立團",在六寨苗族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自然資源

八堡物產豐富,蘊藏着豐富的煤,鐵,瓷土等礦產資源;優質"五里香"稻米遠近聞名;本地佳釀"水花酒"晶瑩剔透,香飄十里;農產品有優質大米,玉米,大豆,馬鈴薯,辣椒,油菜等;畜禽產品有豬,牛,雞,鴨,鵝等。盛產楊梅,李子,梨子,杏子,獼猴桃等水果;名貴中藥材有杜仲,天麻,半夏,竹蓀等。

旅遊資源

八堡旅遊資源豐富,從南至北橫貫全鄉的青龍山脈常年蔥蔥鬱郁,山中多奇花異木;栩栩如生的"九獅繞鍾";蜿蜒似舞的"二龍搶寶";清幽靜雅的落水洞讓人留連忘返;涼水井,龍王廟,九股水等水庫天光倒映,魚游雲中……

還有古色古香的木板瓦房村寨,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原生態蘆笙舞,木葉,直簫,苗族口琴,彝族民間舞蹈等民族歌舞風情濃郁;古樸典雅的彝族剪紙,苗家蠟染,制繡,織布,苗族服飾等手工藝品很具收藏價值;浪漫的苗家採花節,歡快的彝家火把節令人陶醉……

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是典型的純農業鄉,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麥、大豆、洋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辣椒等,畜牧養殖主要以豬、牛、馬及雞、鴨、鵝等家畜為主。主要民優產品有"五里香"、"水花酒"、"繡"和"蠟染"等,主要民族節目的"火把節"和"端午節",主要礦產資源有硫、鐵、銅、煤、瓷土,其中煤、瓷土儲蓄量最為豐富,可適應大面積的開採和加工。屬中山低谷和陵窪地概貌,最高海拔1845米,最低海拔1425米,相對高差420米,積溫3600度,年均降雨量960毫米,無霜期360天左右,森林覆蓋率達17.2 %,農業基礎設施脆弱,抗自然風險能力差。

全鄉人均占有糧食500公斤,人均純收入8700元,貧困人口返貧現象嚴重,扶貧工作任重道遠舉步維艱。[1]

參考文獻